经济师论坛刘艳霞 经济师论坛

经济师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 。但与此同时,金融科技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隐患,比如数据垄断、信息泄露、资金脱实向虚等问题突出 。为此,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监管协调,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取得了积极成效 。
2021年12月20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1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周正式拉开序幕,论坛周以“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为主题在线上举办 。
作为论坛周的开幕论坛,12月20日的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汇聚了诸多知名经济学家以及头部上市公司、企业董事长和高管 。上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进行了主旨演讲,演讲内容涉及当下中国宏观经济、“双碳”等;随后,立昂微董事长王敏文,上海家化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秋生、贝泰妮董事长郭振宇、天能股份董事长张天任,就“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也进行了主旨演讲 。
刘世锦:中国真正的增长潜力
主要来源于结构性潜能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关注什么?刘世锦表示,与短期宏观政策相比,我们更需要关注结构性潜能,因为中国真正的增长潜力主要还是来源于结构性潜能 。他认为,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重要区别就是还有结构性潜能可用 。“如果说发达经济体是熟透的苹果,中国这个苹果只是半青半熟 。如果一定要排个顺序的话,结构性潜能是第一位的,宏观政策是第二或第三位的 。需要纠正的一种倾向是,把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寄托于宽松的宏观政策而忽略结构性潜能 。”刘世锦说 。
对于结构性潜能,刘世锦解释,就是技术可能性意义上的潜在增长率,或者说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经济体,在消费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所具有的增长潜能,也可以说,是人均收入从一万美元到三、四万美元的潜能 。他还提出,开放型、内需为主的国内大循环需要“1+3+2”的结构性潜能担当主角 。即中国需要提出一个以都市圈、城市群建设为龙头,以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为主体、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的“1+3+2”结构性潜能框架 。
“1”指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中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
“3”指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基础研发能力不强 。
“2”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 。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是全球范围的增长新动能,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有些方面并驾齐驱甚至局部领先 。
刘世锦表示,简单地说,“1+3+2”结构性潜能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个翅膀赋能 。如何缩小技术可能性意义上的潜在增长率和体制架构内可实现的增长率之间的缺口,也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促进创新,推动结构性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增长动能 。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该怎样积极有效合理有序地推动绿色转型?
刘世锦表示,绿色转型需要特别强调两个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绿色转型的核心是绿色技术创新 。由传统工业化发展方式转向绿色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要靠绿色技术驱动,大规模、系统性地“换技术” 。
刘世锦认为,绿色技术应达到三个目标:高技术含量和生产率、少排放或零排放、与传统产业相比有竞争力的低成本 。环保与发展的传统理解将会被打破 。绿色发展与经济增长并不矛盾,相反能够成为重要的新增长动能 。绿色技术既要做减法,如防治污染,更多的是做加法和乘法,如低碳和零碳的新技术,催生和利用这些新技术的绿色投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