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是怎么打的,感觉好假?( 二 )


——不伐有丧之国 。如《左传·襄公四年》记载 。楚国讨伐陈国 。因为陈国国君突然死了 。楚国撤军 。《左传·襄公十九年》记载 。晋国讨伐齐国 。齐国国君死了 。晋国也撤兵了 。
——交战双方要有“绅士风度” 。鄢陵之战时 。晋国军队将领郤至三次在战场中碰到楚共王 。总要跳下战车 。退出战斗 。向楚王行礼 。宋国公子城与华豹对战 。华豹先射一箭未中 。准备再次搭箭上弦 。公子城说该轮到他射一箭 。华豹听到后放下弓站着不动 。结果被公子城一箭射死 。可见 。即使在作战时 。双方对于风度、举止和礼节也十分讲究 。
这些战争礼 。反映了春秋时代的战争并不以杀戮为主要目的 。而是点到为止、谦恭有礼 。交战人员对于风度、举止和礼节十分讲究 。堪称是中国人自己的“骑士精神” 。
曹刿论战所反映的“不鼓不战”因为名气大、流传广 。所以长期被看作是春秋战争礼的典范 。

曹刿论战是怎么打的,感觉好假?

文章插图
曹刿论战是怎么打的,感觉好假?

文章插图
【结语】直到春秋后期 。随着土地兼并、称王称霸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诸侯们开始运用各种兵法、谋略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战争礼受到破坏 。
战国兴起 。战争的激烈程度愈演愈烈 。“战争礼”淡出历史舞台 。曹刿论战时那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争场景 。也一去不复返了 。
曹刿论战是怎么打的,感觉好假?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曹刿论战一点都不假 。是题主没理解春秋笔法啊 。长勺之战 。并非曹刿战术高明 。齐桓公其实是败给了周礼 。
古代战争用词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历史书籍 。你就会发现一些战争用词 。如侵、征、伐、袭 。
曹刿论战是怎么打的,感觉好假?

文章插图
那么问题来了 。明明同样是战争 。为何用词却不同呢?且听我为你解释一二 。
征:褒义词 。一般是指上进攻下 。有道攻打无道的 。
伐:中性词 。一般是指正式战争 。然而必须师出有名 。通过大张旗鼓 。向天下诸侯宣告自己的军事行动是公开的 。
侵:就没有那么正规了 。双方虽然皆已安营扎寨 。但是一方不鸣战鼓 。直接进行军事进犯 。
袭:不宣开战 。也就是偷袭 。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礼崩乐坏 。周天子被郑庄公以下犯上 。更别说有道无道了 。因此 。征伐便不再区分 。那么就剩下征、伐、袭三种形式的战争 。
庄公十年鲁国有哪些战争?
大部分人以为 。庄公十年 。齐、鲁两国只有长勺之战 。其实并非如此 。
据《左传》记载 。十年春 。齐师伐我 。二月 。公侵宋 。
原来 。齐、鲁并未因长勺之战便各回各家 。而是齐国联合宋国 。准备继续攻打鲁国 。那么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种战争形式是伐 。而第二次则是侵 。
一、长勺之战
那么为何两次战争形式不同呢?那得从庄公九年说起 。
那年 。齐襄公被杀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国君宝座 。鲁国支持公子纠 。得知公子小白在返回的路上时 。让管仲先去拦截 。鲁军将护送公子纠回国 。然而 。事与愿违 。管仲失手 。没有一箭射死小白 。公子小白先回到齐国 。继承国君之位 。是为齐桓公 。
齐桓公即位后 。马上对鲁国发起了乾时之战 。鲁国大败 。公子纠被杀 。管仲被齐国接回 。鲁庄公让其司机和车右作掩护 。将齐军诱骗到另一条道路 。自己坐上另一辆战车跑了 。
曹刿论战是怎么打的,感觉好假?

文章插图
齐桓公看见鲁庄公跟自己玩了一招金蝉脱壳 。心里更是义愤填膺 。那就继续打吧 。周朝以十一月为正月 。因此长勺之战其实就是紧接着发生乾时之战的后面 。
长勺之战是为了反对鲁国干预齐国内政而发动的军事行动 。因此 。对于齐国来说 。可谓是名正言顺 。既然师出有名 。齐桓公当然得选择“伐”这种战争形式 。
二、乘丘之战
长勺之战 。齐国大败 。但是战争并未就此告一段落 。齐国和宋国驻扎在郎地 。准备携手打击鲁国 。
这对于弱小的鲁国来说 。可不是一件好事 。你想 。齐国这边上过一次当 。这一回绝不可能再陪鲁国玩击鼓这种把戏 。另外 。齐国又来了个盟友宋国 。如果按照套路出招 。那肯定是必败无疑哪 。
曹刿论战是怎么打的,感觉好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