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袁隆平作文 纪念袁隆平作文( 二 )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
(二)“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 。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 。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 。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 。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
他,做到了!

纪念袁隆平作文 纪念袁隆平作文

文章插图
(三)真如少年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 。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 。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 。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
【纪念袁隆平作文 纪念袁隆平作文】“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 。”“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