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残月的晓是什么意思 晓风残月的意思( 二 )


浮云玉叶君不知, 思君惜去柳依依
“折柳送别”源自汉代的风俗,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 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汉乐府中就有《折杨柳》,或称《折柳》,抒写征人离别行旅之苦 。梁代古乐府《折柳歌辞》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隋代无名氏《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杨柳青青,绿枝下垂,杨花飞舞,一直等到柳条折断了很多,柳絮都飞尽了,还没有看到行人归来 。诗人借柳表达了依依惜别、切切盼归之情 。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刘禹锡《杨柳枝词》:“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诗人借柳表达悲怆的离别之情 。宋人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词中:“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渡口岸边杨柳青青,在愁人的眼里,每枝每叶都是离情怨恨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两句词既是这首词的画龙点睛之笔,也是宋词中的名句,它通过了一系列的意象抒写了诗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分别后的寂寞凄凉、孤独愁闷的心情 。“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诗人们对柳可谓情有独钟 。
人们“折柳送别”时,还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还有《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柳笛相和,抒写别离之苦 。古代折柳别离还有比较固定的地方:长亭、南浦、灞桥、隋堤等 。如“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戴叔伦《赋得长亭柳》),“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送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柳》) 。
借柳喻人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许多意象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内涵,如虚怀若谷的竹,苍劲刚毅的松,出淤泥而不染的莲,高洁耐寒的梅,清新淡远的菊等,这些自然物象成为人的道德属性与人格气质的象征,其意义带有明显的稳定性、单一性 。然而柳意象则有多侧面、多层次的象征 。
1、象征清高坚贞之士
《晋书》中记载:
陶潜,字渊明,有高趣,宅边有五柳树,故尝著《五柳先生传》 。
陶渊明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诗人兼隐士,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隐士的洒脱恬淡,质朴真率投射到柳,柳也就成为清朗脱俗的人格见证 。此外,柳蓬勃的生命力也是文士坚贞不屈的精神象征 。对此,刘禹锡在《杨柳枝》词中喟叹:“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桃李一时的鲜艳怎比得上垂杨长绿不衰呢?可见柳是清高坚贞之士的写照 。

晓风残月的晓是什么意思 晓风残月的意思

文章插图
2、象征趋炎附势的小人
与清高坚贞之士写照对比,柳又被世人所鄙视,视为一种轻薄无绊的东西 。这是由柳枝的柔软,柳絮随风飘忽不定的自然形态引发出来的 。因为柳多为风所左右,所以诗人多以柳随风摇摆喻小人趋利赴势、毫无立场 。如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诗句表面上是写柳絮的“癫狂”、桃花的“轻薄”,实际上是借柳絮喻人,讽喻那些没有血性、没有原则立场的攀龙附凤、随波逐流的轻薄之徒 。李绅《柳》诗中“愁见花飞狂不定, 还同轻薄五陵儿 。”宋诗人曾巩《咏柳》诗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