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赫兹实验数据处理 弗兰克赫兹实验实验报告( 二 )


1926 年,让·佩兰,法国物理学家 。研究物理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
1927 年,阿瑟·康普顿和查尔斯·威尔逊,美国和英文物理学家 。通过水蒸气的凝结来显示带电荷的粒子的轨迹的 *** (云室) 。
1928 年,欧文·理查森,英国物理学家 。关于热离子现象的研究,发现瑞查森定律 。
1929 年,路易·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 。发现电子的波动性 。
1930 年,钱德拉塞卡拉·拉曼,英属印度(现印度)物理学家 。对光散射的研究,发现拉曼效应 。
(四)
1931 年,未颁奖 。
1932 年,维尔纳·海森堡,德国物理学家 。创立量子力学,发现氢的同素异形体 。
1933 年,埃尔文·薛定谔和保罗·狄拉克,奥地利和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原子理论有用的新形式(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 。
1934 年,未颁奖 。
1935 年,詹姆斯·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中子 。
1936 年,卡尔戴维·安德森,美国物理学家 。发现正电子 。
1937 年,克林顿·戴维孙和乔治·汤姆孙,美国和英国物理学家,实验发现有关电子被晶体衍射现象 。
1938 年,恩里科·费米,意大利国王(现意大利)物理学家 。证明可由中子辐射产生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发现有关中子引发的核反应现象 。
1939 年,欧内斯特·劳伦斯,美国物理学家 。发明和发展回旋加速器,并获得了有关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成果 。
1940 年,未颁奖 。
(五)
1941 年,未颁奖 。
1942 年,未颁奖 。
1943 年,奥托·施特恩,美国物理学家 。关于分子束 *** 的发展和质子磁矩的研究 。
1944 年,伊西多·拉比,美国物理学家 。利用共振 *** 记录原子核的磁属性 。
1945 年,沃尔夫冈·泡利,奥地利物理学家 。发现不相容原理,也称泡利原理 。
1946 年,珀西·布里奇曼,美国物理学家 。对高压物理学作出贡献,并发明超高压装置 。
1947 年,爱德华·阿普尔顿,英国物理学家 。对高层大气物理学研究,发现阿普顿层(电离层) 。
1948 年,帕特里克·布莱克特,英国物理学家 。改进威尔逊云雾室,以及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线领域内的发现 。
1949 年,汤川秀树,日本物理学家 。以核作用力的理论基础预言了介子存在 。
1950 年,塞西尔·鲍威尔,英国物理学家 。研究核过程的照相 *** ,以及有关介子的研究 。
(六)
1951 年,约翰·考克饶夫和欧内斯特·沃吞,英国和爱尔兰物理学家 。做出人工加速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
1952 年,费利克斯·布洛赫和爱德华·珀塞尔,美国物理学家 。研究用于核磁精密测量的新 *** (核磁共振) 。
1953 年,弗里茨·赛尔尼克,荷兰物理学家 。研究相衬显微技术,发明相衬显微镜 。
1954 年,马克斯·玻恩和瓦尔特·博特,英国和西德(现德国)物理学家 。前者关于量子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对统计诠释波函数,后者对符合法的研究 。
1955 年,威利斯·兰姆和波利卡普·库施,美国物理学家 。前者研究氢光谱的精细结构,后者精确测量出电子磁矩 。
1956 年,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拉顿,美国物理学家 。对于半导体研究和发现晶体管效应 。
1957 年,杨振宁和李政道,美国物理学家 。对于称不守恒定律(P 破坏、P 不守恒)的研究,发现许多基本粒子 。
1958 年,帕维尔·切连科夫、伊利亚·弗兰克和伊戈尔·塔姆,苏联(现俄罗斯)物理学家 。发现并解释切连科夫效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