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九子夺嫡17集 纪连海九子夺嫡全集央视网( 五 )


优质回答2:多尔衮并不是为了孝庄而不称帝,而是怕因引起八旗内斗和分裂,因为在满洲八旗贵族和将领中,还是效忠皇太极的,公开说:帝位必须从皇太极的儿子中选出,否则就要一战,所以多尔衮没办法不得不妥协 。
优质回答3:多尔衮也想成为皇帝,但他的实力不足以支撑他称帝,因此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转而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只有六岁的福临继位,顺便把自己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皇太极长子豪格排除在外 。
多尔衮的对手是豪格1643年9月21日,前后执政17年的皇太极病逝于沈阳,死前有两道“遗谕”,内容是安排减免朝鲜历年贡额等,没有提到皇位继承人的事 。这说明他遵照了本民族贵族共和制的政治传统,将皇位的决定权交给了八旗诸王会议 。
当时在诸王中有力量争夺皇位的是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 。虽然多尔衮军功卓著,继位呼声很高,但豪格皇长子的身份也具有很大优势 。皇太极生前自领的两黄旗、皇太极长兄代善(两红旗)都明确支持豪格,多尔衮兄弟阿济格、多铎所领的两白旗则支持多尔衮,四大亲王之一的镶蓝旗济尔哈朗也倾向拥立皇子 。力量对比实际上是不利于多尔衮的 。
诸王推举皇位继承人的会议在清代的官方史书上没有记载,当时在沈阳的朝鲜国王世子留下了关于这次会议的记录:
诸王皆会于大衙门,代善发言道:“豪格是皇长子,当承大统 。”豪格说:“我福小德薄,不配担当大任 。”然后,豪格离开了会场 。
这时,两黄旗拥戴皇子的大臣们佩剑上前,说:“我们这些人食于帝,衣于帝,皇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与天同大 。若不立皇帝的儿子,我们宁愿跟随皇帝于地下 。”见此情形,代善说:“我是皇帝的大哥,我老啦,皇帝在时,我都不参与国家大事,现在哪里还能过问这么大的事?”随即起身离开了会场 。阿济格见多尔衮已经继位无望,也跟在代善后面走掉了 。在会场中的多铎没有说话 。
多尔衮则表态说:“你们说得有道理,我赞成由皇子继位,现在,豪格既然没有继统之意,就应该立皇九子福临为帝 。他年纪小,由我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等他成年之后,我们即行归政 。”
顺治帝福临

妥协的结果是福临胜出上面这段记录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解读一下:
第一,豪格称自己福小德薄其实是一种自谦之举,就犹如当年皇太极被议立时所说的“吾凉德,惧不克负荷也”,并不是真的不愿继承皇位 。但这一点却被多尔衮顺杆爬了,巧妙地将豪格排除出皇位之争 。
第二,两黄旗拥戴皇子的大臣们在会上佩剑 *** ,其实对多尔衮来说是一种相当大的武力压力,如果不拥立皇子的话,双方势必火并,对好不容易壮大起来的满洲势力极为不利,也不是多尔衮愿意看到的结果 。
第三,多尔衮推出年幼的皇子福临继承皇位,而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确实是睿智之举,既满足了两黄旗要求皇太极皇子继位的意愿,又确保了自己能行使辅政大权 。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论亲疏关系肯定比不上多尔衮和福临的关系,加上他并不热衷行政事务,因此最后朝政大权渐渐归于多尔衮一人 。
多尔衮剧照

至于多尔衮与孝庄太后的关系,民间传说有“孝庄下嫁多尔衮”一说,但未被正史记载 。即使多尔衮与孝庄有暧昧关系,也是在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之后的事,断不可能在皇太极在世之日,与孝庄产生私情,更不可能为了与孝庄的私情放弃大位 。因此多尔衮没称帝还是实力权衡的结果,与孝庄无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