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田单、李牧、廉颇,为何派赵括,而赵括为何选择主动出击?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个是为什么不派其他人出战 。乐毅、田单、李牧、廉颇确实每一个都是战国时期的名将 。这个班底够其他诸侯羡慕的了 。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田单、李牧、廉颇,为何派赵括,而赵括为何选择主动出击?】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田单、李牧、廉颇,为何派赵括,而赵括为何选择主动出击?

文章插图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田单、李牧、廉颇,为何派赵括,而赵括为何选择主动出击?

文章插图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田单、李牧、廉颇,为何派赵括,而赵括为何选择主动出击?

文章插图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田单、李牧、廉颇,为何派赵括,而赵括为何选择主动出击?

文章插图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田单、李牧、廉颇,为何派赵括,而赵括为何选择主动出击?

文章插图
下面说一下为什么赵括选择主动出击 。是不是真的如世人所说因为他纸上谈兵不懂实际的兵法呢?我看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坚守不战就是死路一条 。因为赵国耗不起了 。打消耗战赵国必败 。秦国强的不是一个两个白起 。强的是商鞅变法之后的强大国力 。和谁打都耗得起 。补的上 。恢复的快 。直接点就是国力强 。生产关系先进 。生产力强 。
二、赵王让他为将就是要主动出击扭转局面 。赵括是清楚领导的意图的 。他不执行的话只能比廉颇更惨 。不是你免去职务的问题 。是人头落地的问题 。
三、赵括没有发现对方换帅 。因为最开始秦军的统帅不是白起 。后来赵括发现是白起后就立刻改变了战术 。采取了刺杀的行动 。就是现在常说的斩首行动 。就差一点就成功了 。
四、年轻人都有梦想有追求 。父亲赵奢可以说天下无敌 。一生都没有战败过一次 。做为他的儿子也绝对不能允许失败和怯懦 。
一个人的历史 。一家之言 。
其他观点:
长平之战 。是秦赵两国拼上全部国力展开的对决豪赌 。同时也对战国七雄的灭国兼并态势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力 。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田单、李牧、廉颇,为何派赵括,而赵括为何选择主动出击?

文章插图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田单、李牧、廉颇,为何派赵括,而赵括为何选择主动出击?

文章插图
赵国地处今日山西一带 。农耕并非赵人擅长 。这方面秦国可就太有优势了 。坐拥关中和蜀地两大平原粮仓的秦国 。几乎从来都不用为粮食发愁 。
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 。采取鼓励耕战的国策 。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将土地授予自耕农 。生产方式的改变极大得激发了秦国老百姓的积极性 。耕种和战争成为了当时秦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拿粮食、人头换土地和爵位是秦人最普遍的价值观 。
赵国虽然也在赵武灵王的主导下 。通过实行“胡服骑射”改革 。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振兴 。可胡服骑射只是侧重于军事力量层面的提升 。缺乏类似商鞅变法鼓励农耕的经济模式调整 。综合国力对比自然难以相提并论 。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田单、李牧、廉颇,为何派赵括,而赵括为何选择主动出击?

文章插图
本来嘛 。赵国白拿上党也没什么 。战国本来就是大争之世 。战争的目的说白了就是要兼并别国的土地、掠夺别国的人口 。只要实力足够、枪杆子够硬 。该吃吃、该拿拿也没什么关系 。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的确是很厉害 。但胡服骑射后的赵国也不是吃素的啊!况且长平之战不久前的阏与之战 。也是秦赵两军对决 。赵国竟然打赢了!因而赵国绝对有底气从秦国的虎口里夺食 。
然而 。阏与之战的胜利 。也在潜意识中误导了赵国上下对于长平之战的认识 。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田单、李牧、廉颇,为何派赵括,而赵括为何选择主动出击?

文章插图
赵国没有立足于国内农耕经济的短板 。在战前展开对周边国家的积极外交 。获取政治、军事方面的声援 。哪怕是获得一些粮食方面的供应也好 。可见 。赵国君臣并未预估到长平之战的严重性 。
等到战役进入到白热化的胶着状态 。赵国才想起来向齐国借粮 。齐国呢 。则记恨着前些年赵国参与五国伐齐的仇 。不肯借粮给赵国 。
国内储粮消耗殆尽 。他国又不肯借粮 。赵国无奈之下只得寻求决战 。解开综合国力消耗殆尽的死局 。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田单、李牧、廉颇,为何派赵括,而赵括为何选择主动出击?

文章插图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田单、李牧、廉颇,为何派赵括,而赵括为何选择主动出击?

文章插图
综合看来 。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惨败 。除了战场上采取冒险的进攻决战外 。根本因素在于赵国缺乏类似秦国奖励农耕的经济激励体系 。综合国力层面难以支撑与秦国的长期对耗 。
其他观点:
我也来说两句吧 。
长平之战 。赵国以赵括换廉颇 。是有其偶然因素 。但也有必然因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