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取得成效 如何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质量( 二 )


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 ***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
2、制度化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并征求工会及从业人员意见和建议,规范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生产工艺、作业任务特点以及岗位作业安全风险与职业病防护要求,编制齐全适用的岗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岗位员工,并严格执行 。
企业应确保从业人员参与岗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
企业应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组织制修订相应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确保其适宜性和有效性 。
3、教育培训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培训 。培训大纲、内容、时间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 。
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应包括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内容 。
企业应明确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保证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资源 。
企业应如实记录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情况,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和从业人员个人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
4、现场管理
企业应对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台账 。
企业应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及工艺、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安全风险 。
生产现场应实行定置管理,保持作业环境整洁 。
生产现场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职业病防护用品(具)及消防设施与器材,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应急照明、安全通道,并确保安全通道畅通 。
企业应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 。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风险特点,在有重大危险源、较大危险因素和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设置明显的、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
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组织全员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 。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选择合适的安全风险评估 *** ,定期对所辨识出的存在安全风险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物料等进行评估 。根据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将风险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并按照确定的相应风险等级,对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实施风险差异化动态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
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及财产不受损失,
6、应急管理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
企业应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制定符合GB/T 29639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针对安全风险较大的重点场所(设施)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编制重点岗位、人员应急处置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