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初中音乐_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五 )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辅助情境
叔本华认为,音乐能够完整地再现和表达世界 。只不过,音乐表达世界的方式不是语言文字,更不是运用图画色彩 。但音乐是流动的思维,这和语言并无二致;音乐是流动的画面,这比图画更胜一筹;音乐给人以更多想象的空间,这也远不是语言文字和图画色彩所能比拟的 。不同的是,学生起初并不具备鉴赏音乐的经验能力,所以如何辅助学生较快想象音乐表达的世界,应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如《二泉映月》的鉴赏教学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组合画面或影视作品的剪接片,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阿炳及其所描绘的冷酷现实和凄惨命运;又如《命运》的鉴赏除了对贝多芬生平的介绍之外,教师可根据该作品既粗犷又细腻、既猛烈又镇定、既反抗又不屈等等多种情绪与情感的表达特点而创设情境,如波涛汹涌的大海、飞翔中和乌云搏斗的海燕、在暴风雨中行走的人、贝多芬激烈演奏的镜头等等,将这些画面组合起来并在音乐播放中同步呈现,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音乐的表达方式虽然是抽象的,但所激发的思维却是形象性的,辅助情境即是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催生”,在后续的教学中,这种“催生”应该逐渐减少直至不用 。
4、以小组讨论升华音乐鉴赏的人文意义
音乐给人的启示需要建立在充分体验与感知的基础之上,是由精神愉悦向理性的回归 。由于倾听音乐的体验对于每一个人可能千差万别,那么对于音乐意境的感悟与感知也会各有不同,这在音乐鉴赏中本是正常的现象 。但是,学生音乐鉴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最基本的感受与感知能力尚不具备,也就难以产生个性化的认识提升,所以还需要倾听后的充分讨论与交流,才能升华音乐鉴赏的人文意义 。在鉴赏教学的小组合作交流阶段,教师应发挥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作用,要让学生通过讨论而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将各自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对于音乐鉴赏的缺陷与不足;二是对各自音乐的感悟性进行补充 。补充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通过补充而使每个人对音乐的领悟都能达到较高层次与水平;三是对各自音乐的理解进行升华 。音乐鉴赏较高境界是超越音乐作品而使思想跃入更高层级,这也是音乐鉴赏教学的较高目标要求 。学生通过民主式交流也更有利于发挥出创造性和想象力,更容易由声化情,从而实现精神的升华和理性的领悟,实现审美心理与思维的完善与飞跃 。
陈薇(郑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乐学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