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动机理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二 )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理论简介:
首先大家需要知道什么是成就目标:成就目标也称为目标定向,它反映了个体对成就情境的一种认知倾向 。
代表人物:
20世纪80年代初,德韦克等在社会认知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以前成就动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成就目标理论 。他认为人们对能力存在两类基本的理解 。即能力实体观与能力增长观 。
一、能力实体观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能力是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特质 。此类学生倾向于设立表现目标,从而避免被人看不起 。所以此类学生常常仅仅为了得到高分、得到老师的赞许而努力,或者这类学生会为了证明自己比其他人强从而得到他人的羡慕而学习 。
例如:小兰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能在班级中名列前茅,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就是一种表现性目标,是一种能力实体观 。
二、能力增长观
认为能力是不稳定的,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加强的 。这一类学生更多的设立掌握目标,并寻求那些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技能的任务 。因此这类学生会鼓励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去完成能提高智力的任务,而不是把目光仅仅放在考试的分数、表面的成功上 。
例如:初中的小明学习过程中更多
三、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研究的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使学生相信学习不是为了分数 。教师应该强调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淡化分数和其他奖励 。
例如,老师可以说:“今天我们学习分数的性质,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将一个东西平分的问题” 。而不是说:“我们今天要学习分数的性质,大家注意听,因为明天我们要就此进行测验” 。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也并非不可兼容,一个人想完成某件事情可以同时因为他喜欢,也可以因为他希望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
四、评价胜任力(成功)的标准
在成就情境中,评价胜任力(成功)的标准有三个:任务标准,主要看自己是否达到活动任务本身固有的要求 。自我标准,主要看个体是否比自己以前做的更好 。他人标准,主要看是否比群里内其他人做的更好 。在成就活动中,将掌握任务、提高技能作为目标的个体,通常会倾向于采用任务标准或自我标准来评价自身的表现;以证明成功为目标的个体倾向于把自己和他人做比较,经常根据常模标准或他人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表现 。
五、练一练
【单选题】1.某学生遇到学业困难羞于向别人求助,认为学业求助时自己缺乏能力的表现 。该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类型属于( ) 。
【成就动机理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A.掌握目标 B.学习目标 C.任务目标 D.表现目标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就目标理论 。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 。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可改变的,随着学习的进行是可以提高的;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则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着学习而改变的 。由于人们持有的能力内隐的观念不同,因而导致他们的成就目标也存在差异 。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表现目标,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证明或表现自己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学生认为学业求助是自己缺乏能力的表现,羞于向别人求助,是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自己的能力,这是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的特点 。因此,D项正确 。A选项错误,因为掌握目标者,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不会退缩,倾向于主动去解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