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 二 )


此时的澳大利亚在牌桌上既是“老将”也是“新人”
它的军事力量继承自英国,但已有相当程度的自 ***
(1901年巴布亚纪念发行的邮票,图:wiki)▼
此前,英属几内亚已 *** 给澳大利亚政府统治,并于1906年改名为“巴布亚” 。但南所罗门群岛(也即现在的所罗门群岛),自1893年以来,一直接受着英国的统治 。
澳大利亚人进入当地后,立马驱逐了德国官僚和移民,但这个行为对当地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几乎是灾难性的,因为新上任的官僚完全没有和当地原住民打交道的经验,所以布干维尔的农业一度因此荒废 。
许多原本的员工因此失业
当地的经济产出也少了一大块
(图:壹图网)▼
此外,澳大利亚也继承了德国统治时期面临的原住民猎头、食人问题 。同德国一样,澳大利亚也采取了血腥镇压的手段,对有上述恶劣行为的部落进行了疯狂报复 。此外,不少来自英属所罗门群岛的传教士也在这一时间来到当地传播福音,而这在无形间增强了布干维尔人对所罗门群岛的认同感 。
由于布干维尔岛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地也成为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美日双方争夺的焦点 。美国人的到来,给布干维尔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更主要是自由、平等思想的涌入,其对布干维尔人民族独立意识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
拜日军在太平洋岛国的法西斯行径所赐
美军的形象在布干维尔人心目中得到美化
(在今天也依然受到欢迎,图:壹图网)▼
一个矿区引发的血案?1949年,巴布亚地区和新几内亚地区合并,改称“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干维尔则继续待在巴新的行政框架内,接受着澳大利亚的统治 。
虽然布干维尔和新几内亚岛同属美拉尼西亚地区,但布干维尔人的肤色偏黑,新几内亚岛民肤色偏红,当两者站在一起时,对比还是十分明显的,肤色在无形间给制造了隔阂 。
新几内亚岛人外貌上和非洲的几内亚人相似
不过巴新人肤色显丛林风情,布干维尔人则更为黝黑
(图:布干维尔自治委员会)▼
且二者在社会文化上也有着不小的差异,体现在布干维尔岛上以母系社会为主,而新几内亚岛则以父系社会为主 。欧洲人到来之前,布干维尔人与现在所罗门群岛的交流更加频繁,和新几内亚岛互动较少 。肤色、文化、语言的差异以及地理隔阂都使得布干维尔人难以对巴布亚新几内亚产生认同 。
相反布干维尔与所罗门群岛的联系反而更加紧密些,在1953年,布干维尔就向联合国代表团表达出了脱离巴新,并入所罗门群岛的愿望 。潘古纳矿区的发现与开采,使得布干维尔的不满达到 *** ,并引发了一系列动乱 。
潘古纳铜金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矿之一
也是布干维尔当地民众独立纷争的肇始之一
(图:Flickr / Swanriverwine)▼
1964年,澳大利亚力拓公司的地质工作者在布干维尔岛中部的潘古纳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铜金矿区,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金矿区 。很快,力拓便在当地成立了一家布干维尔铜业公司(BougainvilleCopper Ltd., BCL),并大肆征收土地用于采矿 。70 至80 年代,矿区向巴新政府提供的资金约占政府总收入的17%,闭矿时,该矿贡献了巴新政府年收入的40% 。
但是拥有资源的当地人只持有矿场股权的5%
大部分钱都进了澳洲买办的口袋(图:Flickr)▼
采矿活动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产生的尾矿大量堆积,没有得到有效处理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可耕种的土地资源也减少了,农业生产活动也不可避免的减少了 。被采矿公司征收土地的很多平民,往往只能获得微不足道的赔偿金 。当他们搬迁到沿海地带时,又因言语差异而遭至了当地人的敌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