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唯美唐诗《商山早行》怎样赏析?( 二 )


短短十字 。孤独、悲伤、忙碌、疲惫、无奈、还有隐隐约约的对人世对生活的感慨 。虽然十个字里只有一个”悲“字表达了情感 。但这个悲渲染到了这首诗的每一处平仄里 。而且最妙的是 。首联写的很平实 。很质朴 。只是微微地铺垫了一些情感 。为后面的展开提供了太多的操作空间 。这也是律诗常用的写法之一 。

温庭筠唯美唐诗《商山早行》怎样赏析?

文章插图
颌联: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
这一句太出名!出名到无数后来的诗人用各种方式这一句致敬 。哪怕如后生小子我 。也在当年曾经写过类似结构的诗 。当然落了一个东施效颦的必然结果 。
这一句好在哪里?好在全联都是名词 。没有常规诗句中的动词 。形容词、副词或连词 。全是名词 。在这首诗之前 。似乎没有人这样应用过 。或者说用得如此出彩!尽管这一句没有动词 。但每个人都看到了动态的影像和画面 。声音(鸡声) 。颜色(月、茅屋、霜)、形状(人迹、茅店、桥)、感觉(寒冷) 。还有空间(天 。月 。茅店)和时间(拂晓、深秋)!
诗名商山早行 。此联写的是”早“ 。如果说此联全是写景 。也不尽然 。因为对句有一个”人迹“ 。诗人已经起得很早就开始赶路了 。但在路上仍然看到有行人的足迹 。证明像诗人一样的行人还有不少 。那么他们为什么起这么早赶路呢?也是因为奔波!所以这一联的情寓含在景之内 。非有经历者无法体会 。更难得的是还竟然写得这样美!
堪称神句!
而更神的是 。在这一联中 。没有任何抒情、议论、以及延伸或是隐寓的字样 。全是写实 。甚至接近于白描 。但是 。每个读到这一联的人都会从内心的角落里升起一丝丝淡淡的惆怅和思绪 。说不清 。道不明 。剪不断 。理还乱 。这种让读者自己情不自禁地产生情感的表达方式 。一直是古诗文中的最高境界 。(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也是全篇毫无抒情 。却感人至深么?)我们平时在写古诗词时 。尤其是初期 。总是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表达到透彻 。恨不得将三分情感表达成十二分来 。而这一句 。却是用零含量的抒情表达出了一百分以上的情感 。而且还会因为读者的不同 。而产生不同色彩的思绪来 。
温庭筠唯美唐诗《商山早行》怎样赏析?

文章插图
颈联: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
上一联写的是”早“ 。此联写的就是”行“ 。出句自然而然 。清幽十足 。对句的”明“字炼得极为精当 。因为这个形容词太普通 。几乎已被诗人用滥 。正因为如此 。一旦这个”明“字用准 。就显得极为出彩 。比如杜公的”野船明细火 。宿雁聚圆沙“、”江虹明远饮 。峡雨落馀飞“ 。这个明字即生动形象 。也在侧面交待了时间——天亮了!
从诗意来看 。这一联是直接承接了颌联 。把上面两联的隐藏的情感更加向前递进了一步 。如果说前两联的情感还算蛛丝马迹 。那么在个颈联又再添了一把火 。让愁思变得清晰可寻 。颌联有霜 。颈联便来了落叶 。首联还在说征铎 。这一联直接就到了”驿墙“ 。诗人的用词很是精准 。只用两到三个字 。就把羁旅之苦点到通透 。却哀而不伤 。可是就是这种淡然的意味 。才更显得孤独和思念是那样的沉重 。
一般而言 。在五律中 。大凡是颈联要”转“一下 。比如颌联说景色 。颈联就导入人世起浮或生活感慨 。进行一下艺术表达上的拔高处理(杜公的律诗很多都是这样) 。但这一首没有”转“ 。而是在原有的角度上再进行一次深入 。从创作上来说 。这个难度很大 。尤其颌联已经如此出彩了 。如果颈联接着描写景色 。又要如何拉升效果呢?按理来说 。已经用了两联进行铺垫了 。这个第三联应当直接奔入主题才是 。但是诗人就是如此彪悍 。继续进行景物描写 。虽然精彩程度不如颌联 。但凭添了一股清幽之意 。仿佛兜兜转转 。此心依然 。
温庭筠唯美唐诗《商山早行》怎样赏析?

文章插图
尾联: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因 。即因而 。于是 。就是看到这些风景自然而然地想起 。杜陵 。地名 。为西汉刘询陵墓 。后来成为古长安一带的游览胜地 。在本诗中指”思念或回忆的地方“ 。其实就是指长安 。因为作者当时是离开长安奔赴襄阳 。凫雁即野鸭 。语出自宋玉《九辩》”凫雁皆唼夫梁藻兮 。凤愈飘翔而高举“ 。这个典故用得非常隐晦 。在九辩中 。是说野雁都在食用高梁 。而凤凰却要远飞去觅食 。用在此处 。倒不至于是表达一种对个人际遇的不满或愤慨 。而应当是困惑以及叹息 。回塘 。就是指(水岸弯曲)的水塘 。偶尔用来指”和朋友一起生活或工作的日子“ 。比如南北朝谢惠连”回塘隐舻栧 。远望绝形音“ 。在这里应当就是长安的某个水塘 。连带着思念故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