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改名( 三 )


“垦农34”一出生,就足够惊艳,一组数字就说明了问题:百粒重20克左右,蛋白质含量40.12%,脂肪含量 20.74% 。
参加对比试验,更是“把把赢”:2006年到2007年黑龙江省垦区区域试验,11个试验点次,平均公顷产量2643.0公斤,高者达3361.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7.2%;2008年黑龙江省垦区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567.3公斤,高者达3240.4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0.4%;2012年到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17.7公斤,较对照品种绥农28增产7.2%……
2006年到2016年这10年间,朱洪德主持育成25个大豆新品种,高油大豆的含油量高达26.13%,创下世界纪录;高蛋白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50.05%;创新培育出一批高油、高蛋白、高异黄酮、高抗大豆灰斑病的大豆种质资源,在国际上都是先进水平 。“垦农1-垦农41”和“垦鉴豆3-垦鉴豆43”已经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 。
让中国碗装上
更多“大庆粮”
众所周知,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80%以上的大豆需求都依赖进口 。不少人会诧异,大豆最早起源于中国,现在却要跟外国人“抢豆吃”了?
实现大豆自给梦,中国究竟需要什么?
朱洪德说,只有不断打造“硬核芯片”,才能攥紧中国种子 。
面向未来,他的壮志是——让“中国碗”装上更多“大庆粮” 。
其实,在大庆,还有很多专家跟朱洪德一样,面对被“卡脖子”的大豆,“为中华大豆之崛起而奋斗”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豆类作物抗逆高产技术创新导学团队,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教授、国家大豆产业体系“东北区域高产栽培”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大豆专家指导组成员张玉先主导,他们创建的“大豆宽台大垄匀密高产栽培技术”被列为黑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组装配套了玉米—大豆轮作耕作措施,通过免耕、秸秆还田技术、减肥增效技术等提高了黑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
为中国大豆“争气”,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大豆育种室的专家们也日日忙碌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 。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曾严重限制大豆产业发展,解决这一问题是迫切需要 。
大豆育种室自成立以来,共审定抗线虫大豆新品种18个,其中,抗线1号为我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的抗线虫大豆品种,抗线4号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 。
目前,大豆育种室主推的大豆品种为抗线虫8号、农庆豆20和农庆豆28,这3个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大豆胞囊线虫病、耐盐碱等优点,年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 。
大豆振兴争朝夕 。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不断努力,越来越多的大豆品种会在大庆的土地上播种,中国碗能装上更多“大庆粮”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改名】文/摄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