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为你淋雨歌曲 我想为你淋雨原唱( 二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这是北宋词人柳永的名作《雨霖铃》 。相传柳永仕途失意,是他离开汴京欲前往浙江,“留别所欢”时所作 。贺裳《皱水轩词筌》赞道: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 。
通篇反复吟诵离情别绪,辗转徘徊,如波浪涟漪层层推进,哀婉中又有无尽的言外之意,余味不尽,余恨无穷 。
然而,俞文豹在《吹剑录》中却说:
【我想为你淋雨歌曲 我想为你淋雨原唱】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

我想为你淋雨歌曲 我想为你淋雨原唱

文章插图
个人以为,说“杨柳岸,晓风残月”一词只适合十七八岁女孩子演唱实在是有失公允 。这首词浓缩了厚重的时光,蕴藉了无限的深情,未经历岁月沧桑历练者纵然可以歌唱,又怎能体会个中的隽永情怀 。
此外,这首词不惟文字凄婉,所选词牌《雨霖铃》也恰恰与其格调相契合 。
为什么这么说呢?
雨霖铃,顾名思义,是指雨滴打在屋檐的铃铛之上发出的阵阵声响,而这不只是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像,更是一个典故 。
唐玄宗遭安史之乱,弃长安而逃亡蜀地,途经马嵬坡发生了士兵哗变,士兵们在杀死国舅杨国忠之后,还要求玄宗将杨贵妃处死 。玄宗与杨贵妃一向情深意笃,实在不忍,但护卫军首领陈玄礼却说,杨贵妃是杨国忠之妹,如不将她处死,士兵们心中不安 。无奈之下,玄宗皇帝只得与杨贵妃洒泪分别,杨贵妃在一座庙中被勒颈而死 。(这一故事因白居易《长恨歌》而深入人心 。)
之后,唐玄宗一行由斜谷而入蜀,经栈道天险,遇大雨滂沱不能前进,在行宫停留十天之久 。玄宗日夜听雨水敲打着檐铃,在山谷中飘摇回荡,倍感凄切伤怀,擅长作曲的他的便 *** 了一首新曲,名为《雨霖铃》,以表思念贵妃之情 。他将此曲传授给了梨园子弟张野狐 。后重回长安时,张野狐吹动觱篥,演奏《雨霖铃》,环顾宫殿萧条,物是人非,玄宗和闻者又听此伤心之曲,无不唏嘘落泪 。
唐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 明皇既 蜀 ,西南行初入斜谷 ,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 ,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
不过,宋人在《碧鸡漫志》中却认为唐玄宗闻铃处不在斜谷而应在剑阁的上亭,不仅当地有纪念此事的碑文留存,更有唐人罗隐的诗句为证:
细雨霏微宿上亭,两中因感雨淋铃 。贵为天子犹魂断,穷著荷衣好涕零 。
剑水多端何处去,巴猿无赖不堪听 。少年辛苦今飘荡,空愧先生教聚萤 。
而唐玄宗所闻的 *** 更是有意思,并不是屋檐上的铃,而是牛脖子上的铃铛发出的 。
玄宗夜晚听到牛 *** ,惆怅地坐起问道是何声音?身边的优伶黄幡绰答道:“是牛铃铛声” 。玄宗又问:“能听出铃铛声作何言语吗?”黄幡绰道:“是说陛下太郎当 。”玄宗听罢不免苦笑,由此而作《雨霖铃》曲 。
这个“太郎当”直白得不能再直白了,直接挖苦玄宗:“太吊儿郎当了”,或者“太浪荡了” 。铃铛叮了当啷,恰好一语双关 。这看似不敬的话从一个优伶嘴中说出来却又是那么好玩,唐玄宗也不能责备他什么,反倒更自怨自艾,倍加悔恨 。
晚唐诗人更是借助吟咏“雨霖铃”之事,以叹唐纪之衰由此而起 。
如杜牧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