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编制及驻地 中国空军编制与飞机数量

【中国空军编制及驻地 中国空军编制与飞机数量】中国空军编制与飞机数量 。但是,中国空军的战斗机数量远远超过印度空军,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空军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靠外部力量 。此外,中国空军的飞行员素质非常高,他们的训练水平也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印度空军拥有先进的战斗机,也无法与中国空军相提并并论 。印度媒体认为,中国空军的实力不容小觑,甚至可以与美国空军相媲美 。然而,印度媒体的言论并不是空穴来风 。
最近,中国航空工业沈飞公司在一场业绩说明会上,专门放出了一段宣传片来说明沈飞集团的军用飞机产能,根据这段宣传片显示,沈飞集团目前已经建设了大批新的总装厂房,具备了大批量生产新型战斗机的能力,外界猜测,这可能意味着沈飞集团未来会承担歼-35型舰载机的批产任务,作为我军的第二款五代机,歼-35型战斗机未来的批产数量很有可能超过歼-20战斗机 。
如何评价这一说法呢?其实从第三代战斗机时代开始,关于沈飞和成飞的产能哪家强,就是军迷们关注的焦点,不过话说回来二者之间确实经历了一段你追我赶的历程:首先是在本世纪初,当时沈飞拿到的项目是苏-27国产化,先是批产了100多架歼-11型战斗机,然后还在制造歼-8F/FR和歼-8H型战斗机,这些事儿在2005年左右全部完成,而当时的成飞还在批产歼-7E/G,沈飞在制造难度、批产第三代战斗机的数量上毫无疑问遥遥领先成飞 。
但是2005年之后,情况变了,沈飞的苏-27国产化项目完成了,歼-11B项目迟迟没有铺开,成飞却开始了歼-10战斗机的批产工作,短短数年时间内完成了数百架歼-10战斗机的批产,而沈飞的歼-11B战斗机在2009年,甚至还出现过因为太行发动机延宕,导致大批生产出来的飞机没有发动机,停在跑道上无法交付的菊花残事件,在这一阶段,成飞在军迷们心中,是为我国第三代战斗机批产的一哥,沈飞则成为了不求上进,修改原始设计慎之又慎的典型 。
2010年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先是沈飞搞定了歼-11B战斗机的批产,反而是成飞结束歼-10A的批产后处于转产歼-10C的初期阶段,沈飞再度赶超;接着是成飞开始首先批产歼-10C,反而是沈飞歼-16项目再度出现拖延,成飞超过了沈飞;随后是沈飞歼-16项目终于开始大批量、高速度批产,反而是成飞歼-10C装备规模比较有限,三代机批产又被沈飞反超;最后则是成飞直接一步到位,成为我国唯一一个可以批产第五代战斗机的厂家,在技术水平上压倒了沈飞——纵观我国整个第三代和第五代战斗机的生产历史,就是沈飞和成飞这两家生产厂你追我赶,大家一会儿你占据优势地位一会儿我占据优势地位的过程 。
那么,现在来看,沈飞集团的歼-35战斗机,未来的批产数量是否真的有可能超过成飞集团的歼-20战斗机呢?咱认为吧还是有可能的,分两个因素来谈吧:从沈飞集团自己的产能来说,从视频里公布的画面来看,沈飞集团目前明显已经搞定了脉动式生产线了 。所谓的脉动式生产线,就是将原本的单一工位批产飞机的生产线,改为步进式生产线,飞机从进入生产线厂房门口开始,就按照步进式的装配线,一步一步地装配所有的部件和机载设备,每一个装配线只负责装配一个或者几个设备、部件,同时还可以使用实景增强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协助技术人员进行装配定位 。
这种批产模式的基本特点,就是单一工位装配效率上升,技术工种熟练程度要求下降,相应地批产速度也提高了,从飞机进入厂房大门,再到完成装配推出厂房大门,可以像装配汽车一样完成 。这种生产模式最早用于军用飞机生产上,还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用于得克萨斯州沃斯堡的F-35工厂 。根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说法,沃斯堡的巨型工厂在利用了脉动生产线之后,每年批产F-35战斗机的正常数量可以达到120架以上,如果采用产能全开的高速生产模式,每年可以生产400架以上的F-35,咱们的成飞和西飞公司,目前也运用了脉动生产线技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