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朗诵配乐纯音乐mp3 弟子规朗诵背景音乐( 二 )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 , 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 , 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 , 三字一句朗朗上口 , 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 , 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 , 合称“三百千” 。
3、《弟子规》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优质回答1:《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书?我们要不要学?首先 , 我们回答第一个问题 , 可能大家都会说 , 《弟子规》是一本儿童启蒙读物 , 那是小孩子学的知识 , 成人不适于学 , 是的《弟子规》是一本儿童读物 , 而把《弟子规》完全作为儿童启蒙书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 《弟子规》不仅是一本启蒙书 , 还是一本学习《四书五经》的浓缩本 , 也是一本规范人们行为的书 。
《弟子规》 , 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二字 , 就会错误的认为 , 这是学生用词 。其实“弟子"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谦称 。。"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 , 人人都为人子女 , 人人都为人弟子 , 所以 , "弟子"涉及到所有的人 , "弟子"不是指小孩 , 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 。"规"就是做人的道理 , 行为的规范:"规"也是会意字 , 左边一个"夫" , 右边一个"见" , 叫大丈夫的见解 。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 , 也就是人生的真理 , 来做事、来处事待人的规则、规举 。"弟子"在家指孩子 , 在学校指学生 , 在公司指员工 , 在单位指下一级 , 在社会中 , 指公民 。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 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 书的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 , 入则孝 , 出则弟 , 谨而信 , 泛爱众 , 而亲仁 , 行有余力 , 则以学文"的文义 , 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 , 并改名为《弟子规》 。
这里介绍一下《弟子规》作者李毓秀的情况: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 , 号采三 。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 , 生于清代顺治年间 , 卒于雍正年间 , 享年83岁 。李毓秀是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李毓秀的人生经历平实 , 性情温和豁达 , 因而缺少传奇故事 。史料记载 , 在年轻的时候 , 李毓秀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 , 游学近二十年 。科举不中后 , 就放弃了仕进之途 , 终身为秀才 , 致力于治学 。精研《大学》《中庸》 , 创办敦复斋讲学 。来听课的人很多 , 门外满是脚印 。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 , 十分佩服他的才学 , 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 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 。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 , 三字一句 , 两句或四句连意 , 合辙押韵 , 朗朗上口 。全篇先为"总叙" , 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李毓秀根据传统对儿童启蒙教育的要求 , 同时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 , 写成了《训蒙文》 , 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 , 改名《弟子规》 。我们成人来学习《弟子规》还有一个作用 , 就是自己学好了 , 做到了 , 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 培养好 。俗话说"教儿教女先教己" , 要把儿女教好 , 首先要提升自己 , 自己先学好 , 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 。讲了这么多的《弟子规》 , 你说我们成人要不要学习《弟子规》呢?针对当今社会人心浮躁、道德缺失底线的现象,人们自然希望从传统文化典籍中寻找拯救的力量 。特别是儒家的孝道观念,作为维系个人与家庭关系的基本伦理规范,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道德标尺 。《弟子规》主要讲述儒家的伦理观念和弟子规范,也可以成为今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读本 。但要理解《弟子规》的意义,必须将其放置在朱熹理学的体系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