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朗诵配乐纯音乐mp3 弟子规朗诵背景音乐( 五 )


优质回答3:首先 , 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 , 入则孝 , 出则弟 , 谨而信 , 泛爱众 , 而亲仁 , 行有余力 , 则以学文"的文义 , 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 , 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 , 三字一句 , 两句或四句连意 , 合辙押韵 , 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 , 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学《弟子规》 , 一般的人听到"弟子" , 他会有错误的认知 , 觉得是谁学的?小孩学的 。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 , 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 。北京弟子规教育培训中心邓卫东老师指出 , "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 , 指公民 。规"也是会意字 , 左边一个"夫" , 右边一个"见" , 叫大丈夫的见解 。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 , 也就是人生的真理 , 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
其次 , 我们来了解一下该作品的创作背景 。该作品创作于康熙年间 , 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 , 主动追求对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认同 。包括崇文尊孔 , 提倡修读四书五经 , 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 , 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 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 。《弟子规》是当时皇权、神权下的产物 , 满族人以几十万人统治亿万汉族人 , 统治者需要顺民、傀儡、奴隶 。另外 , 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 , 网罗名士 , 弘扬儒学 。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 。《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 , 写作而成的 。其原名《训蒙文》 , 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 。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 , 出则弟 , 谨而信 , 泛爱众 , 而亲仁 , 行有余力 , 则以学文"为中心 , 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
再次 , 我们来了解一下 , 这部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及教育意义 。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 , 圣人训:首孝弟 , 次谨信 , 泛爱众 , 而亲仁 , 有余力 , 则学文 。"这里面有七个科目 , 即孝 , 弟 , 谨 , 信 , 爱众 , 亲仁 , 学文 , 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 , 后一项 , 即学文 , 属于智育修养 。《弟子规》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 , 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 , 继而教育我们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 , "事诸父 , 如事父;事诸兄 , 如事兄" , 进而教育我们泛爱众 , "凡是人 , 皆须爱" , 通篇讲的是爱心 。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 , 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 。这是天经地义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