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三 )


5、防旱排涝:人参生长过程中,要注意调节畦床湿度 。干旱时,应将作业道上刨松,把水沟填平,在作业道上挖鱼鳞坑,取作业道的土贴畦邦、畦头等,以便保持土壤水分 。也可在畦邦后开沟进行人工灌溉 。有条件的可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方法 。多雨季节,可在参地挖排水沟,坡度大的参地要挖拦洪沟,防止雨水向床内渗入或冲坏畦床;如果畦内水分过大,应增加松土次数,以调节土壤水分 。
6、培土防寒:秋季播种和新移栽的人参,要在播种和移栽后,及时覆盖防寒土,而田间生长的人参,在秋季植株枯萎后,要将残茎枯叶清除,以防病虫害的发生,然后在畦面上放一层蒿草,再覆盖一层防寒土,一般厚度10~15厘米,在覆防寒土时要挖好排水沟,以便排除早春桃花水 。
7、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立枯病:是人参苗期主要病害 。低温多湿条件下极易发病,病菌侵害茎部;出现黄褐色病斑,随后腐烂,缢缩,植株折倒,直至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适时松土,及时排水,避免土壤过湿,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病区撒石灰粉,喷敌菌灵或退菌特;用五氯硝基苯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倒土做床时,按15克/平方米施人五氯硝基苯进行土壤消毒 。
②锈腐病:从幼苗到成株均能染病,土壤黏重,通气不良时发病严重 。受害后,根及根茎病斑呈黄褐色,逐渐扩大,深入组织内部,造成腐烂和地上部枯死 。防治方法:及时拔除病株,用石灰消毒;做畦时按10~15克/平方米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5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浇灌病穴 。
③斑点病:一般6月上中旬开始发生,7~8月为发病盛期,雨季发病严重,蔓延很快 。叶片病斑初期为圆形或不规则水渍状,逐渐扩大呈暗褐色,易破碎 。病斑扩至整个叶片时叶片即枯死 。茎、花梗、叶柄染病呈暗褐色长斑 。果实染病后,呈暗褐色或黑色干瘪状 。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并烧掉病叶及残枝;人参展叶后定期喷1: 1: 120倍波尔多液;病害发生前或发生时,用5%田安水剂400倍液、5%可湿性菌特灵600~800倍液喷雾,发病严重时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
④疫病:夏季湿度大易发病 。土壤黏重、板结时,更易发展蔓延 。叶片受害后,呈暗绿色水渍状;全株叶片染病后,枯萎、下垂;根染病呈黄褐色软腐状,根皮易剥离,内部组织呈黄色不规则花纹,有腥臭味 。防治方法:保持参地有良好的通风及排水条件,苫好参棚,防止漏雨,及时清除中心病株,用5%石灰乳消毒病穴 。发病初期喷洒1:1: 120倍波尔多液或敌克松500倍液等 。
⑤菌核病:此病有黑菌核和红菌核两种 。主要浸染4年生以上的参根,多在5~6月间发生,受害部分主要为根、芦头、芽苞 。根受害后,内部组织呈软腐状,稍压易破碎 。发病前期植株略呈皱缩,后期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移栽时用退菌特10克/平方米进行土壤消毒;早春人参出土之前,喷洒1%硫酸铜溶液或有机汞杀菌剂800~1000倍液;移栽时用1: 10倍液大蒜汁浸栽10分钟;早期带土挖出病株,病穴用100倍硫酸铜溶液或石灰消毒,穴中换新土;注意早春排水,防止桃花水侵袭畦床;生育期要勤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 。
⑥根腐病:一般5月发病,6~7月危害严重 。发病叶片萎缩,呈水烫状,小叶柄软化,叶片下垂,参根腐烂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地势较高的参地;防止阴棚漏雨,经常松土 。生育期发生病株及时拔除,烧掉,病穴用石灰消毒,更换新土;移栽前用100倍代森锌溶液浸参根10分钟,但勿浸芽胞 。
(2)虫病:金叶虫幼虫为害根、根茎及种子,造成严重缺苗 。蝼蛄其成虫或若虫在参畦表土层下作纵横隧道,咬断幼苗,咀食参根,受害苗断裂处常呈麻丝状 。蛴螬为害参苗和根部 。地老虎幼虫为害根茎和幼苗 。综合防治方法:①用人工捕捉、灯光及毒饵诱杀,施用毒土等方法 。②播种或移栽地,在前1年进行秋翻,栽种当年多次耕翻 。③用75%锌硫乳油按种子量0.1%拌种;虫害严重地块用75%锌硫乳油7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