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故事网投稿邮箱 雪晴故事网投稿( 二 )


王晨琳感恩自己与导师刘晓娟教授的相遇 , 是导师的耐心指导让她能够对探索新知充满信心 , “我的导师带着我参加了很多情报学领域的论坛和会议 , 在这些会上我得以接触顶尖专家们对于前沿领域研究的不同见解 , 也获得了与同龄人思维碰撞的机会 , 我的专业视野也因此变得更加开阔 。”在导师的鼓励下 , 她抓住一次又一次的成果宣讲机会 , 不断自我突破 , 从内向害羞变得敢于表达 。导师对待科研谨慎、细致、负责任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晨琳 , 内化为她自己科研态度的重要部分 。王晨琳始终记着那个跟着导师为了国务院扶贫办某重大项目连轴转的夏天 , 全组加班加点 , 为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来临做足准备 。她记得那会儿 , 为了督促项目进度、吃饭也不忘工作的场景 , “吃的很简单 , 没时间出去吃 , 就点的外卖饺子 。老师亲自核对数据 , 端着外卖盒 , 对着电脑屏幕一口一个饺子 , 争分夺秒 。”导师时常叮嘱她:研究没做成之前决不能掉以轻心 , 事情要一件一件做好 。
#03
定力:人生如研
“科研工作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社会问题 , 挖掘其背后的成因与机制 , 揭开重重迷雾 。”王晨琳如是说 。
她感受到科研正如人生 , 科研经历中习得的谦逊与尊重也是其为人处世的准则 。王晨琳将所发表的论文称为“我的孩儿们” 。从选刊、投刊、返修、打磨 , 直至发表 , 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她的认真对待和“精心呵护” 。其中最困难的时刻 , 就是文章被接连拒稿的时候 , “有的期刊会给你反馈意见 , 或者委婉地告诉你不符合它们这个阶段的选题 , 有些什么也不说就给拒了 。”
这些挫折并没有击垮她 , 情绪调解过后 , 王晨琳又会重振旗鼓 。“在不断被拒稿后 , 我更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被拒绝)这件事 。就像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可你 , 人和人之间的三观、思路不可能完全相同 。”
她将这一次次的拒绝、挫折当作磨砺自己心态的机会 , 避免在已经失败的事情上反复纠结 , 而是不断反思 , 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听取他人的意见 , 帮助自己更好地前进 。在日常生活中她也是如此:会和自己的朋友们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 大方而真诚地询问他人对自己的建议 , 见贤思齐、共同进步 。科研与她的人生 , 相互交织 。#04
远航:无限未来
很多人说科研工作者要守得住冷板凳 , 王晨琳表示愿意将板凳坐热 。关于未来 , 她准备在情报学领域继续潜心修行 , 
用所学知识造福社会和国家 , 将研究兴趣转化为内生驱动力 , 将个人理想、能力与国家前途发展命运紧密结合 。“We don’t know the truth, we should not judge.”这句话出自英剧《唐顿庄园》 , 是王晨琳一直使用的微信签名 , 也是她在科研求索中秉承的态度 , “不知真相 , 不应妄断” 。选择读博做科研对她来说并不是某个人生目标 , 而是一种信念 , 一种继续探索的方式 , 她相信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雪晴故事网投稿邮箱 雪晴故事网投稿

文章插图
-bnuweixin-
文案: 章雪晴
排版: 孙诗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