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特色美食小吃 武汉特色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二 )


武汉小吃宇宙庞大,“早餐30天不重样”,激烈竞争下,重油烧梅也凭它的绝美风味,成为这个宇宙里一颗光芒独特的星星——你见过、吃过,就一定会记住它 。
甚至有人给武汉小吃拟了个四大天王的组合,烧梅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天王分别是热干面、豆皮、糊米酒) 。
这四大天王,都有汉式早餐重油重味的特点,烧梅尤其突出 。
你一定也疑惑过,武汉小吃怎么口味特重?
70年代的武汉,货物往来不绝,清晨属于码头工人 。他们起早要吃重口味醒神,吃的油水要扛完一千斤重担 。那时的早餐是油炸碳水江湖,以面窝、糯米鸡、鸡冠饺、油墩子、油香等为代表 。
烧梅就在这样的习惯下诞生:
用鱼米之乡易得又好吃的糯米做馅,碳水加碳水叠buff,扛饿不输肉 。
糯米得用新米,摸起来更硬,颜色透明泛白,陈米发黄,蛋白质流失,口感不行 。糯米泡4个小时左右,蒸到不硬也不烂就起笼 。
糯米馅里加点猪油,浸透每一颗糯米,吃起来口感顺滑不噎人 。再混点香菇和瘦肉丁,嚼起来口感软硬起伏 。
最后加入武 *** 最爱的黑胡椒调味,重油也不会腻,吃完还有回味 。
猪油和黑胡椒放多少呢?这是关键 。
医院门口的严大姐烧梅,病人买的多,胡椒和猪油比例降低,口味清淡,适合病人恢复 。
严老幺家还会根据季节调整,冬天猪油和黑胡椒都给得多,口感更饱满,夏天猪油和黑胡椒减少,吃起来更清爽 。
馅料搞定了,外形也得讲究 。
北方烧梅大而粗放,武 *** 做事粗中有细,烧梅玲珑袖珍,是北方一半大小 。皮薄到透明,被脂肪味渗透,隐约看得到里面油亮的糯米 。
面皮质量决定入口的第一触感,既要厚薄适中,口感又要柔韧筋道 。
先用擀面杖走槌,压到中间厚外围薄,外缘再滚出一圈褶皱 。
怎么包?
包烧梅口不能收紧,太紧口感会硬,太松馅料包不住 。拇指和食指捏住裙边,用三成力气轻轻一收最好 。
这样的烧梅嚼劲刚好,底下面皮又兜得住馅,用筷子夹起来,颤颤巍巍又不易破 。
碳水包碳水+重油+黑胡椒,武汉小吃本地基因 *** ,成就重油烧梅 。
和门派众多的热干面不一样,严氏烧梅站在武汉烧梅之巅,写就烧梅故事 。
最初,武汉重油烧梅源自于花楼街的顺香居,以瘦肉、香菇、虾仁、鸡蛋和皮冻做馅,只放少数糯米 。
1977年,严国安和周美英夫妻俩攒了点钱,在双洞门铁路边的巷口开了个烧梅小摊,向顺香居大厨请教切磋后,改良出以糯米为主的重油烧梅 。
顺香居讲究外观,严氏烧梅糯米给得多,口味重,价格还便宜 。这份实在俘获了街坊,口碑很快传遍武汉三镇 。如今顺香居成为回忆,严氏烧梅的街边铺子,依然排着长队 。
严国安夫妇退休后,把这份手艺郑重其事传给兄弟姐妹七人,其中就有从酒店回家继承生意的严老幺,他开了武汉最火的「严老幺烧梅」 。
后来,严老幺也老了,犹豫再三,还是把当兵的儿子叫了回来,让儿子过起了24小时苦在店里的生活 。
么昂搞咧?街坊们吃惯了的手艺,得传承啊 。
除了严氏,武汉烧梅江湖也在产生新故事,烧梅的CP越来越多 。
「陶仙居」独创的财鱼烧梅是重油烧梅江湖中的清流,糯米中混合着块状鱼肉,鱼的鲜味代替了黑胡椒味,吃惯了重油烧梅的人也不会嫌淡 。
粮道街的「赵师傅油饼包烧梅」换个思路组合,把四个烧梅塞进油饼里 。黑胡椒平衡了油腻感,三重碳水大满足的名声在外,游客拖着行李箱就来排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