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孙承宗后人 明朝孙承宗简介

孙承宗(1539年-1596年),字文起,号忠矩,明朝末年政治家、思想家,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南京 。孙承宗自少年时代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思考能力 。他早年拜名师学习经典著作,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并逐渐形成独立而独特的思想体系 。孙承宗秉持“中兴思想”,主张通过改革重振国家的威信和实力 。他积极主张开放外交政策,倡导国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孙承宗被誉为明朝末年的政治改革家,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也为后世政治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
简单说来,关锦防线的修筑,至少发挥了两个作用:
一是遏制后金;
二是虚耗明朝 。
作为孙承宗的杰作,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对关锦防线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也进行了高度的肯定,并认为关锦防线在明朝灭亡之后还继续存在,是比马奇诺防线更加固若金汤的存在 。
但是,在静夜史看来,这条防线在给明朝带来久违的安全之外,更带给明朝难以名状的巨大负担,而正是这些负担,最终彻底拖垮了明朝 。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明朝孙承宗后人 明朝孙承宗简介

文章插图
【明朝孙承宗后人 明朝孙承宗简介】1、关锦防线太烧钱了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小冰期,比如吏治腐败,比如北方大瘟疫,比如通货紧缩,每一个原因都可以置明朝于死地 。
很多人认为相比于小冰期和吏治腐败等,通货紧缩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明朝后期,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两个字:没钱 。
从隆庆开关后,虽然每年全球超过一半的白银通过贸易出超流入明朝,但是长期的通货紧缩还是让明朝财政收入异常感人 。
没有钱,朝廷就没有资金发工资,结果很多军人也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造反大军中,而朝廷同样没有钱招募军队镇压农民起义 。
在崇祯时期,明朝的花钱大项很多,比如长此以往的明朝宗室开支,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开支,抵御后金入寇的开支等 。而因为文官集团的祸害,明朝无法从地主商贾手中收税,只能从农民身上摊派,这直接助长了农民起义军的气焰 。
而关锦防线,是堪比明朝宗室开支的又一个花钱大项 。
天启年间,孙承宗上任,他用了4年时间,修了大城9座,堡45座、练兵11万,每年耗费白银300万辆,而关锦防线每年屯田收入才15万两,那么亏空的部分怎么办呢?当然是全部从关内补充,也就是从全国农民头上摊派 。
关于关锦防线,孙承宗的设想是从山海关不断向后金区域延伸 。而触角越长,补给成本就越高,且风险越大,且防线延伸的成本会随着长度的加大而成倍增加 。所以从防线出炉开始,就不断有大臣提出反对,最终防线止步于锦州附近 。
对于明朝而言,为了国土安全,付出的代价确实有些大,不过就和当下培养孩子的家长心理一样,只要能够让孩子成才,受再多累也是值得的 。
但是明朝除了受累,还心累,除了烧钱,还烧心 。因为随着明朝内部党争的相互倾轧,明朝在关锦防线的政策也是不断反复 。比如阉党上台后,孙承宗下课,高第上台,全部弃守关外据点 。而阉党下课,袁崇焕上台后,再次恢复关锦防线,明朝在关锦地区又进行了“二次创业” 。
因为明朝的弃守反复,关锦防线成为真正的吞金巨兽,将本就不宽裕的明朝彻底拖入国家破产的深渊!
2、关锦防线有致命缺陷
关锦防线是孙承宗不可多得的杰作,但是不代表这个杰作完美无缺 。
比如这个防线只有纵深,而没有正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