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龙应台读后感_十七岁龙应台读后感100字

十七岁龙应台读后感,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 。这封信,字字句句,句句戳心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
一、“家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书”,有何意义?优质答案1:
俗人老李,简单答题 。家书就是对家信的一种称谓 。只是不是所有的家信都能称得上家书 。
家书,饱含情感道一声问候,问一声平安,送一份嘱托与祝福 。家书抵万金,就是因为家书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情与爱 。独在他乡,心浮不定,倘若鸿雁捎书来,闻得乡音,忆起亲人,即便多些许愁绪,依然无比欣慰 。绿色的邮筒,牛皮纸的信封,总是给人一种期盼与慰藉 。如今,微信视频似乎更便于沟通,但是却少了一种感觉 。
家书,藏有人生之所以将家信称谓家书,就是这不是普通的信,除了传递信息,传递亲情以外,家书里藏有人参 。有对读书人的鼓励、有对仕途者的嘱托、有对婚姻的建议、有对事业的探讨、有对家事的磋商 。家书的往来,就是对人生解读与探索 。

家书,赋予文化家书,有信息、有情感、有人生,也蕴含丰富的文化 。例如,流传甚广的《曾国藩家书》收集了家书近1500封 。其内容广泛涉及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 。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是一本颇具价值的文化宝典 。例如,《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
结语家书是家信,但不是所有的家信都是家书 。
优质答案2:
有一种书,叫家书,你读过吗?
家书,家人来往的书信 。在过往交通、通讯落后条件下,家书即家信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最重要的联系方式,更包含着浓浓的亲情与祝福 。
起初,家书最基本的功用是报平安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 。“烽火苦教乡信断”,羁绊在长安的杜甫,十分惦念鄜州羌村的妻儿境况,写下了《春望》一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盼望着能有一封报平安的家信来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杜甫《抒怀》),这时的一封家信胜过万两黄金!
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的一天,八十五岁的陆游病入膏肓,他自知来日无多,心想着该交代后事了 。于是,他强撑着坐起,让人拿来笔和纸,略加思索,写下了《示儿》一书:“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临终绝笔,他仍坚信会有胜利的一天,叮咛儿子在家祭时切勿忘了告慰老父 。此时,二十八字的家书,乃是家国情怀 。
家书,也是家训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曾国藩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 。他对纪泽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 。”父子俩拉着家常,不知不觉间走近一片竹林 。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呼“脚麻”,即刻倒在儿子身上 。扶进屋时,曾国藩已不能说话了 。他用手指了指桌子上早已写就的家训,家训里说:“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