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_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哲理( 二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句的本义是:从树上飘落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来年会更加养护新开的花朵 。
从深层次理解,
落花决不是无情的废物,诗人辞去礼部主事之职,正是为了到家乡主掌书院,聚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给学生,以变革的热情和未来的憧憬启迪他们,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 。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正可以献给后之来者 。
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 。落花有情,表现在去酿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护花” 。至此,诗人终于从愁思中摆脱出来,带着时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种庄严神圣的境界,是诗人与腐败的官场决裂,向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 。
扩展资料:
道光十九年(1839年),也就是 *** 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家眷,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 。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哲理
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谁写的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这首诗的意思比较简单 。“浩荡离愁白日斜”,诗人离开北京的时候正是黄昏时分,白日西斜,离别的忧伤浩荡不绝,诗人心里充满了惆怅“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骑在马背上,马鞭东指之地就是自己即将要去的天涯之地,也就是江浙一带 。第三、四句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是,一朵红花到地上,并不意味着它从此成了无情之物,走向消亡 。恰恰相反,这朵红花落到泥土间就化作了春泥 。滋养着花枝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其实,这是诗人以“落红”自比,意谓自己虽然离开了政治中心北京,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自己的人生也并未就此走向没落,而是要从事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业 。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父亲、祖父都是高官,母亲是大学问家段玉裁的女儿 。受家庭影响,龚自珍从小非常喜欢学习 。他八岁左右开始研习《大学》,十二岁左右随外公段玉裁学习《说文解字》 。十三岁作《知觉辨》 。龚自珍应进士第成绩优异,名列前三甲第十九名 。走上仕途后,他极力主张革除弊政,抵抗外来侵略,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 ***。由于他刚直不阿、揭露时弊,遭到了朝廷权贵的排挤和打击 。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春,*** 战争爆发的前一年,龚自珍决定辞官南下,担任江苏丹阳云阳书院讲席,后又兼任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阳书院讲席 。
可见他这次南下将要从事教书育人事业,这也正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实际内涵 。从北京到南方的路上,龚自珍忧国忧民,写下了许多激昂而富有深情的诗文 。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说:一路上用鸡毛笔将诗写在记账本的纸上 。写完一首,就将这张纸撕下来,团成一个纸团,投在口袋里 。最后将袋子里所有的纸团汇聚起来,一共是三百一十五枚 。也就是三百一十五首诗 。这些诗题材多样,一坐卧一饮食,历历在目 。(《与吴虹生书》--)这首《已亥杂诗》就写于这一时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中国古代传统的落花、飞花题材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诗人很清楚,这一次离开北京将是永远的离开 。他离开北京,就像这一片片飞花离开花枝,纷纷坠落,堆砌在丛丛花树底下,化作红粉的春泥 。在传统诗词当中,落花本是悲伤之事,比如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清照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更有《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但龚自珍却让落花焕发了全新的光彩 。他大声宣告:我这片落花绝不会化作没有生命的废料,我花落归根,最后化为春泥,还要去滋养未来的花朵,去孕育下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