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看法是“因袭”说 。这种说法就源于我们前文中提到的林庚先生的《说“木叶”》,这篇文章探寻了“落木”的词源,出自屈原的九歌 。
我们都知道,《诗经》、《离骚》是中国诗词的源头,而屈原也是天下诗人的终极偶像 。他的爱国情怀与牺牲精神,也是杜甫一生的座右铭 。
因此有人认为,杜甫在创作《登高》时,只是习惯性地拈来了一个他熟悉的,带着悲秋意象的词,并没有太多的深意 。
不过持这种说法的朋友,对杜甫严重缺乏认识 。杜甫作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练字,他的爱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所以他会随便找一个词来凑合吗?根本不可能 。
第三种说法比较有趣,是一个在夔州生活过的人的说法 。因为夔州就是奉节,奉节有大量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这里生长着樟木、山茶、木兰以及小叶榕树,秋天不落叶 。所以杜甫描写的是这些树的树枝被急风吹折的画面 。
但是狂风吹折“树枝”的现象,并不可能大规模同时出现 。活树的树皮都是有韧性的,不像枯树,即使急风折断树枝,它多半还是会悬挂树梢上,很难造成“萧萧下”的壮观景象 。
第四种说法是,“无边落木”指的并非树叶、树枝,而是指一种古老的河上运输方式 。
中国古代运送木材,是把成株的树木砍下来捆成一个木排,再放到长江里,借水力运往下游 。这种操作方式至少在八九十年代,在重庆的长江边上还能见到 。
这种说同样未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因为《登高》开头是在写景,通过对秋景的反复渲染,来突出万古悲秋的沉重主题 。描写运送木材,不能达到渲染氛围目的 。
因此杜甫写“落木”,很显然不是出于以上考虑 。“构图说”其实已经比较接近答案,但是杜甫并不是简单地只想要一个平衡的构图,而是想突出一种“死亡”的氛围,并和后句的“不尽长江滚滚来”达到一种平衡 。
结语树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普通的树,到了秋天就会落叶,可它在来年春天又会吐出新芽 。所以“落叶”之悲,是悲而不伤的,它只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
叶子落了,树还活着 。然而,“落木”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 。“落木”是什么?那是急风吹落的树叶、枯树枝的混合体 。
前面几段我已经提到过,活着的树,树皮是有韧性的,它的树枝即使被吹折了也很难“萧萧下” 。只有一种情况折枝会“萧萧下”,那就是死树或者老树的“枯枝” 。
一棵树的枝桠如果很容易被吹折,那就说明树要么是死了,要么病得很重,离死不远,就像是五十六岁的杜甫本人一样 。
“落木”的意象丰富,并给人以绝望的肃杀感 。只有“落木”带来的“死亡”意象的沉重感,才能对搭上“长江滚滚流”的悲壮 。
推荐阅读
- fpx什么意思梗 fpx什么意思网络用词
- 青岛宝龙城市广场营业时间青岛宝龙城市广场小区怎么样
- 2011年社保缴费基数是多少_2023年社保补缴新政策
- 给暗恋的人写首诗,要怎么写?
- 微信取公积金直接到账
- 在微博中怎么设置半年可见?微博设置半年可见的方法
- 哪些蔬菜适宜产后食用
- 一往而深上一句
- 微视金币有什么用 微视金币可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