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级 2012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_2012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二 )

  • 定义词的每个要素都应该去核对
  • 了解历史典故,理解事件背景
  • 不要急于选择存疑项
  • 2013国考最有争议的题目
  • 吃透定义要素要表达的含义
  • 任何言语类题目都不要脑补
  • 不要望文生义
  • 仔细审题可以避开的小陷阱
  • 本文为2014-2012年年国考「定义判断」难题(正确率≤60的题目)解析 。
    一、「苹果理论」在定义判断中的运用(2014国考87题)扩大论题和缩小论题在辩论赛中很常见 。在相互的辩驳中,辩手们常常故意扩大对方的论题,将对方的论题推到荒谬的地步,以利于本方的反驳和进攻;同时为了利于本方立论与防守,辩手们又常常故意缩小本方的论题 。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扩大论题的是:
    (A)将论题「中学生异 *** 往弊大于利」解释成「中学生异性过分密切交往必定弊大于利」
    (B)将论题「人性本恶」解释成「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因此人「性是恶的」
    (C)将论题「德国人很严谨」解释成「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
    (D)将论题「人性本善」解释成「没有人不是善的」
    副省级 2012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_2012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文章插图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扩大论题的是:
    (A)将论题「中学生异 *** 往弊大于利」解释成「中学生异性过分密切交往必定弊大于利」
    (B)将论题「人性本恶」解释成「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因此人「性是恶的」
    (C)将论题「德国人很严谨」解释成「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
    (D)将论题「人性本善」解释成「没有人不是善的」
    正确率27%,易错项C
    本题并没有讨论「辩论赛」、「故意」等情况,因此需要浓缩定义词「扩大论题」的2个要素:
    将「对方论题扩大」,有助于本方「进攻」
    显然AB明显错误 。
    A「中学生异 *** 往弊大于利」→「中学生异性过分密切交往必定弊大于利」中的「密切交往」缩小了「异 *** 往」的范围属于缩小命题,排除 。
    B「人性本恶」→「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因此人性是恶的」属于对「本恶」的解释,不涉及对「人性」命题的扩大或缩小,和定义词无关,排除 。
    C「德国人很严谨」解释成「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是本题易错项 。从AB容易排除的程度和本题27%的正确率来看,误选C的考生相当高 。
    对于C选项,如果无法确定其是否符合定义,则可以将其简化为自己熟悉的事物,例如苹果,这就是「苹果理论」 。C的逻辑过程可视为:
    「卡车装的苹果是黄色的」→「卡车装的所有的苹果都是黄色的」
    该逻辑显然有利于辩论进攻 。如果一个卡车装了1万个苹果,那么其中只要其中有一个苹果不是黄色的,就可以驳斥后面的论题 。但问题来了,后面的论题是对前面的扩大吗?
    分析后可发现,C并没有将「卡车装的苹果」扩大为「卡车和苹果」,也没有将「这一卡车的苹果」扩大为「所有卡车里装的苹果」,也就是说没有「扩大论题」 。
    D「人性本善」→「没有人不是善的」符合定义 。「没有人不是善的」=「所有人(的性格)都是善」 。可以发现,D把「人天生的性格」扩大为「所有人的性格」,即把刚出生的婴儿具有的性格扩展到所有人类身上,属于「扩大命题」,符合定义要求 。
    C的逻辑错在什么地方呢?用一个很流行的词来说,C属于「杠精」,不是在辩论,而是在抬扛 。「德国人很严谨」强调点在于对「德国人」这个群体的「整体印象」,而不是「每一个德国人都具有的性格」,两者强调的点不同,反驳后者的角度和反驳前者的角度也不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