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与出世议论文素材 入世与出世的意思( 二 )


而毛的意义、毛的作用,按传统的认知理念,则又在于能否当官,进入主流圈,拥有话语权,而不被边缘化 。
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云云,其实就是指读书人能把自己的知识、智能、能力开出一个好价格,兜售给帝王家,于是无数人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以此来换取一顶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官帽戴戴 。
就好像只有这样才算是实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 。于是乎,正如如今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都争先恐后地往仕途上挤,挤得龇牙咧嘴,碰得头破血流 。
倒是顺遂了唐太宗李世民所乐观其成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理想场面 。但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指望文人标榜什么“精神自由”,侈谈什么“人格独立” 。
常言道,“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你既然仰人鼻息,才暂且当稳了臣子和奴才,有了“扯淡”“帮闲”甚至于“主宰“他人生死的机会,那自然只能是以人家的意志为意志,出主入奴,亦步亦趋 。
所以说几千年的孔孟儒学到如今看来,无非是拿来诱惑莘莘学子飞蛾扑火的灯 。
而老庄道学就像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般的文人“精神的避难所” 。
之所以说它是文人的精神避难所,是因为俗人有俗人的生活目的,道人有道人的生命情调 。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来讲,人生是没有目的的,不仅如此,老子还进一步说,随缘而遇还要“顽且鄙”,坚持个性,又不受任何限制 。
意思是我们与其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徘徊不决 。倒不如干脆跳脱桎梏 。做个身做入世事,心在尘缘外的人 。即该当入仕则入仕,该当隐退则隐退,无为之为,无可无不可,可谓是将出世入世的智慧拿捏得恰到好处 。
但不是谁都能做到如老庄般洒脱,其行入世,其性出世 。大多数平凡又普通的我们,做不到完全跳脱 。就像老子、庄子早期也不完全如此 。
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子和庄子的走运在于他们与官场关系始终很浅薄 。我觉得正是由于他们仕途上的坎坷,不受统治者重用,因而才避免了“失足”的尴尬,也摆脱了“沉沦”的危险 。
所以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心灵的自由度和内心清澈自然的底色 。
才可以大白天睡懒觉,做梦变蝴蝶,“ 鼓盆而歌”,可以“手挥五弦,目送飞鸿” 。
像王摩诘、李太白、苏东坡等人曾一度比较热衷官帽,幻想着成为“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憧憬着“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角色 。
因此,他们的心灵便难免要多受一些拷问、折磨,患得患失、自寻烦恼、甚至扭曲偏激 。
至于官场得志如韩愈、柳宗元、司马光、王安石、曾国藩之流,亦官亦学,则是一副“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也”的腔调 。
由此我认为,处世态度绝不止一种,生活的方式也可以相对多元 。无论是孔孟儒学提倡的那样积极入世、还是老庄哲学的跳脱出世 。都可以为我所用,最终助我达到悠游于世(也就是游世)的目的 。
一如庄子所言:
乘物以游心、游心无穷、游无极之野、游无何有之乡、游于世俗之间、上与造物者游、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吾游心于物之初,游于世,游于道 。
换言之游世并不需要在特定的地方、有特定的头衔或经历,更不需要身在名山大川、人间仙境,或是世外桃源 。而是在最简单平凡的事物中也能遨游,在命运的夹缝中生活的践踏下,也能游走于入世出世之间,解放本真、悠游逍遥 。
【入世与出世议论文素材 入世与出世的意思】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哲学式生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