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错就错在,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做好事)标准拔高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样就会造成很对人对鲁国进行赎人,望而却步,子贡把自己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这个做法只会让普通民众闻道德而色变,进而远离(做好事),这个行为违反常情 。
子贡的行为恰恰增加了做好事的门槛,让能力有限的普通人不敢再轻易做好事 。相反,另一学生子路救了溺水之人同时还收下此人了的报酬,当这个事迹被宣扬出去后,人们就会知道,原来救人是可以获得报酬的 。
这样人们日后再遇到同样的事情时,就会积极的去做同样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这么做既是件好事,还能得到报酬 。
这样,人人都会从内心出发愿意去做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 。
所以,孔子批评子贡而赞赏子路,正是基于对规则的尊重,寄托着对一种长久且利民的制度的期盼 。
道德的标准也就是做好事的标准,应该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做到,不损己反而利于人的标准 。
文章插图
【妈妈的奖赏】“子贡拒金”和“子路受牛”,这两件事其实折射出一个社会舆论导向和价值选择的问题 。
是打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机制,还是刻意营造“道德至上”的氛围?如果大家都一味追求精神境界和道德风范,而不给予物质回报和权益,这样的引导只是看来高尚,长久发展就会引起大乱 。
但如果以制度和奖励保障、鼓励正义善行,才会让其行为蔚然成风,西方很多国家对拾金这种最基本的事件,都规定要给予一定的报酬,例如德国民法典规定,遗失物的拾得人有权向受领人请求报酬 。
王厚明曾经说过:“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
“相反一个肮脏的国家,人人都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情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
中国是最讲究施恩不望回报的,如果做一件好事只是为了回报,那么做好事的初衷就改变了,做好事并不是为了回报,当然如果做好事能够收获额外的回报,相信做好事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
推荐阅读
-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招生办电话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怎么样
- 有木有男女主双洁的小说?
-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是谁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排名
- 喝红酒后头痛如何缓解?酒后头痛如何缓解吃什么水果
- 0的0次方等于多少_0的0次方型极限
- 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中的饱字是什么意思 饱经风霜的饱是什么意思
- 我的世界有哪些奇葩命令?
- 男子杀害17岁女友 男子交往17个女友
- 蚊香开窗户熏蚊子能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