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上海家庭,中考失败宁可让孩子上中职,也不让孩子继续复读一年?


作为有三校经历的本地上海人(本人87年生) 。我觉得我可以回答你 。
1:上海初中不允许随便复读! 这并非一个普通家庭能轻易搞定的事情
【为什么一些上海家庭,中考失败宁可让孩子上中职,也不让孩子继续复读一年?】2:上海家长也比较像看得明白 。在上海初中这样的教育资源中 。自家的小孩子都考不进高中了 。再复读一年 。其实结果也是大同小异的 。这本质上是学习态度的问题 。
重点说说第三个原因
3:上海的三校和差些的高中 。教育环境差不多 。但出路就不同了 。因为中专职校 。有“三校生高考” 。本人当年就是参加三校生高考考进了一所公办专科(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但三校生高考习题难度很低 。当年我也只是高复班努力了半年就轻松考过了 。而三校除了三校高考外 。你也可以选择就业 。具体得看自己得学校专业如何了 。可进可退 。比较灵活 。相比较之下 。反倒一般的高中就没这个灵活度了 。而上海大多数的普高的最终去处也无非就是专科了 。
说实在的 。当你选择在初中的时候放任自己不努力学习 。就已经和211无缘了 。所以现实点务实点说 。就是放弃精英路线 。拓宽就业活路 。走灵活策略 。才是重要的 。我后来大专09年去了光明乳业做一线销售 。14年出来做生意前职位是 ka经理 。有个20万年薪吧 。当然后来生意失败 。今年年头从事围棋老师 。收入差不多也有个年20万目前 。
我老婆比我小6岁 。是上海护士职校的 。她没考三校生高考 。我老婆家境一般也没什么路子 。她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 。现在在一个养老机构做护理组长 。她后来毕业考了护师证 。目前月8000多吧 。
小日子过得还可以 。其实这就是当年不努力的结果了 。注定就是享受下小日子 。你说再往上走 。顶多过个5年我能赚个30万一年 。我老婆赚个15万一年 。没有很好的机会的话 。差不多就到头了 。
这便是务实的想法了 。当年不努力学习么 。就是过过小日子 。
其他观点:
根据目前上海的中考升学率 。上海2018升学率大概为98% 。也就是上海的中考毕业的时候 。学生绝大部分都能有书读 。中考毕业主要是有三个去向:
第一 。普通高中
根据2018年上海中考的数据 。上海普通高中的升学率约为55% 。而这些学生也大部分是中考成绩非常好的学生 。从实际录取来看很多都是从一些民办高水平的初中考取的 。
第二 。中本贯通高职
目前上海实施了中本贯通的招生指标 。也就是 。中考结束之后考虑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但是这些学校是采用7年制 。7年毕业以后就直接获得本科学历 。这在上海每年的招生计划约为2000人左右 。
第三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类学生可能也占了比较大的比例 。就是中考结束之后直接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由于上海的整体经济还非常好 。所以一般从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之后 。也能够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讲还是能够接受的 。
对于大部分人来讲 。并不一定将来要通过普通高中再去考大学 。在上海 。由于整体经经济环境比较好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去读普通高中 。现在普通高中的竞争也是非常的大 。如果不是在一些私立的高水平的初中 。一般也很难考取一些比较好的高中 。所以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讲并不会采取复读的形式去考一些普通高中 。而是直接进入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学一门技术人口 。找一份工作 。

为什么一些上海家庭,中考失败宁可让孩子上中职,也不让孩子继续复读一年?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我是中学退休高级教师 。36教龄 。
这些家长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这说明家长教育理念转变 。理解了教育真谛 。最有意义的教育是能体面生存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适合你的孩子的教育 。教育统计显示 。教育人群中约30%适应抽象思维规则逻辑推理运用 。70%适合动手学习 。反复练习习得知识技能 。文革前 。初中高中大学的人数比例适合这规律 。我就读中学 。初中12班级 。高中仅有4个班级 。进入大学更是10-15%以下 。初中阶段还是老师较强势要学生学 。进去高中必须自己要适应各学科及各位先生的教学方法 。尽管现在强调学生为主体 。但学生一定要有自我学习调整 。建立概念 。通过合适例题案例深化概念内涵外延 。举一反三 。学会解决问题 。不死死的做习题 。学习时纵向多 。但很多是横向内在有有理联系 。甚至跨学科 。如数学的矢量与物理学矢量 。物理位移与数学函数方程的内链 。自主学习的高中阶段学习是比较“自由的” 。甚至许多孩子自学超前完成学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