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大林寺桃花》 。全诗如下: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

为什么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文章插图
要理解这首诗 。关键要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要理解这首诗 。首先要了解这个大林寺在何处 。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这首诗和白居易的其它诗一样 。都明白易懂 。但也看到一些朋友在解释这首诗的时候 。并不那么精准 。原因是: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大林寺在何处?大林寺:在江西庐山大林峰上 。为晋僧昙诜始建 。大林寺和西林寺 。东林寺合称庐山\"三大名寺\" 。大林峰的具体海拨高度没有查出数据 。估计在1300米左右 。
第二个问题是白居易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 。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创作时间为元和十年秋 。江州: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 。市区的海拔高度在20米 。
为什么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文章插图
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了解了以上的背景信息以后 。我们再来理解这首诗 。这首诗写的是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内 。初夏时节游历庐山大林寺的一个随感 。因为江州与大林峰有1300米的高差 。按照自然规律 。两处的气温差有6至8度 。在江州时序是初夏季节 。而在山上正好相当于阳春时节 。所以有“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之说了 。
其实在这个季节上庐山的确就这个感觉:有一次我五一时上庐山 。山下见不到映山红的影子 。而山上正是映山红盛开 。要说游庐山最好的季节就是初夏 。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两句诗是说:人间四月百花凋落了 。大林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当然这里的“人间”是指山下 。但也可有字面所讲的“人间”之意 。因为当时的人们的思想中多少都受佛道思想的影响 。比如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这个自号很明显是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
伤春惜春也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题材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两句是说:我一直为春光归去 。无处寻觅而烦恼 。想不到春光转到这里来了 。
在古诗词中 。有很多伤春惜春 。比如:黄庭坚这首《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
这一诗一词共同的地方都是把春光拟人化了 。形象化了 。黄庭坚的词中之“春归何处” 。想问“黄鹂” 。而白居易的“春归何处”转到了深山古寺了 。
其他观点:
一是 。城市、村落与森山的气温差异 。导致了各种花卉开放时间差异的自然现象 。。即是哲理也是白描 。
二是 。这里的人间是狭指 。是作者写诗时大概的具体的区域 。非是整个世界范围 。不要误读 。
其他观点:
您好!感谢邀请!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觉转入此山来
这是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 。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 。是晋代僧人昙诜所建 。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由于海拔高于平地 。故气温低相对较低 。
前两句中“人间”与“山寺”相对指市井或尘世之中 。意思是喧嚣的尘世上 。四月时候百花都已凋谢 。可深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这里的“四月”是指农历 。即阳历六月初夏 。此处“人间”二字是狭指 。是诗人写诗时大概的具体区域 。非广义人世间 。这点我们要明白 。
后两句是诗人常常为春天的逝去 。为其无处寻觅而怨恨、苦恼、伤感 。重遇春后喜出望外 。实质是他被贬官落魄后的痛苦和看清世俗的沦桑感慨 。在《琵琶行》一诗中 。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情 。同时也表达了他超凡脱俗远离尘世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 。谢谢!祝您快乐幸福!
【为什么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为什么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文章插图
为什么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文章插图
为什么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文章插图
为什么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