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国脉微如缕拼音( 二 )


国家命脉日渐衰弱,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 。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像骊山老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 。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军营中一边下棋一边联句 。可现在人老了,登楼远望,已力不从心,多次误了从军的机会 。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利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 。不要再大谈空想而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 。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 。有志儿郎,不要再发无聊 *** ,赶快投笔从戎,不要再想用文辞来博得高官厚禄了!
三:国脉微如缕原文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刘克庄〔南宋〕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
宋词本是歌女吟唱之词,因此曾以婉约派为正统 。从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起,豪放派在苏轼、辛弃疾笔下迅猛发展、并发扬光大 。豪放派诗词可以激发爱国心志,抒发豪情壮志,直到南宋末年的文坛,刘克庄继承发扬辛弃疾的词风,这首《贺新郎》就是他存世众多词作中的一首 。
刘克庄是南宋著名诗词家、诗论家,是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 。他的词风慷慨豪迈,诗歌多反映南宋国家民族危亡、政治黑暗和民生疾苦的状况 。晚年致力于诗词写作的革新探索,认为作家的经历和阅历、学识德行等对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他对诗学的研究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同时吸收佛禅思想和道教看待世界的境界眼光,让他的诗词具有追求人品高洁、处世任真的独特魅力 。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国脉微如缕拼音

文章插图
这是刘克庄的一首与王实之的唱和之词,是在忧虑敌人进犯边境的情况下,奋笔疾书而成的 。
开篇就直入主题,如同心忧天下的医者,把脉国运,“国脉微如缕”,国家已经病了,而且几乎是病入膏肓 。一个“缕”字,生动体现出气若游丝、风烛残年的衰弱景象,回应为啥“走笔”急书的缘由 。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这样的灵魂拷问,真是“医者”的紧迫“仁心”啊 。在北方金朝式微,蒙古取而代之,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南宋危在旦夕,而身在朝堂的统治者却嫉贤妒能、偏安一隅 。一句更胜一句的灵魂三问,把报国请缨的一腔热忱表达得淋漓尽致 。
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人间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缺乏懂得灵活放宽尺度,善用人才的当权者 。好的统帅善用有能力却有缺陷的人才 。韩五是指当朝名将韩世忠,谷城公是指传授兵法给汉初张良的黄石公,而骊山老母是封神榜中提到的道教女仙 。
此处用到的典故,说明了韩世忠即使没有遇到黄石公指点兵法,没有仙人传授道术,也可以在谈笑间,在河北东西两路打败来犯的金兵 。
“少时棋柝曾联句 。” 下阙回忆自己年轻时在军营中一边下棋一边联句的从容风度,颇有一番“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气质 。然而现实的他已经老了,登楼远望见早已力不从心,常常耽误了从军报国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