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华的所有小说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余华从1983年开始创作 。先后创作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多部作品 。而在余华的所有小说里面 。依然是最出名的《活着》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
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 。家里经常播放着一部叫做《福贵》的电视剧 。那部电视剧就是由《活着》这本小说改编而来的 。其实很多剧情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但是福贵赌钱输了全部家产、福贵的儿子因为献血死了这些经典的场景依旧印象深刻 。有时候回想起那些剧情心中还会隐隐作痛 。我很记得这部电视剧我只看了一遍就不愿意再看了 。到后来知道《活着》便是电视剧《福贵》的原小说 。我更是直接把已经买回来的《活着》压在书箱最底部 。
可是好书之所以为好书 。就是从你翻开第一页开始 。你便不愿意放下了 。
一天闲来无聊 。我翻了那书箱 。打开了那本只有十二万字左右的《活着》看了起来 。就算我大部分剧情已经了然于心 。我还是被熟悉的剧情吸引得一口气看完全书 。读后 。我竟然发现 。内心对“悲”的恐惧不见了 。尤其是念到类似“凤霞、有庆都死在我前头 。我心也定了 。用不着再为他们操心”的句子时 。内心真的出奇的得到一些安定 。作者余华就是用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诉说了“福贵”的善良且悲惨的一生 。
当读完全书 。我便发现书里面好像一切跟福贵有关的人都死了——福贵的爹娘死了、福贵的老婆家珍死了、福贵的一双儿女死了、福贵的女婿死了 。最后福贵的外孙苦根也死了 。小说最后独留福贵一人跟一头老牛 。刚开始的时候 。我有点不相信 。生命怎么如此脆弱?凤霞怎么生个孩子就死了?有庆怎么献个血就死了?苦根怎么吃个豆子就死了?可是回想到现实 。现实中真真切切地发生过一些类似的事情——人本来就是活着不容易 。死也很简单 。但是依然要积极勇敢善良地活下去 。因为这就是活着应有的姿态 。
总的来说 。《活着》这本书值得阅读 。它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 。书中小人物身上散发的善良、真诚的光环是值得让每一个读者细细品味的 。
其他观点:
当然是《活着》!
福贵戏剧而艰难一生 。他的悲苦家庭 。都足以震撼所有人的心灵 。
他没有信仰 。没有追求 。有的只是“活着” 。为这活着 。他痛苦挣扎 。儿子死了 。他无声无息 。无非是抱着身体都在收缩的儿子 。回到自己的家 。
然而 。这背后 。巨大的震撼力由心而生 。
他的女儿 。一个善良的残疾姑娘 。还有后来的他的女婿 。足够让人同情中产生悲悯 。在这悲悯中让人深深的无奈和愤恨 。
他的笔触太细腻 。直入骨髓 。字里行间 。都在告诉你什么 。
告诉什么呢?当然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让人们各取所需 。各有所见 。
其他观点:
是《许三观卖血记》
这部小说中 。作者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工人阶级通过卖血勉强维持生计的故事
第一次结婚前去卖血 。用卖血的钱请许玉兰吃饭。去提亲 。成了家
第二次儿子一乐把方铁匠儿子的头砸破了 。他去卖了一次血
第三次饥荒年节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 。他又去卖血 。
第四次卖血是儿子一乐从乡下回来的时候 。
第五次卖血 。为了二乐 。请队长吃饭 。要是这顿饭不丰盛 。二乐的队长就会吃得不高兴 。二乐的队长不高兴 。二乐就要苦了 。别说是抽调回城没有了指望 。
第六次卖血为了儿子一乐和二乐 。一乐得了肝炎 。二乐也病了 。躺在家里 。里里外外都要钱……
第七次去卖血 。别人不要他的血了 。
许三观每一次卖血 。都是为了家人 。父母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 。最开始不愿意让一乐用自己卖血得来钱 。到后来只希望儿子好好的 。
许三观和许玉兰在贫困之中结成了夫妻 。每到关键时刻 。他就卖血救家人 。许三观几乎被生活抽干最后一滴血 。
【在余华的所有小说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对刘小勇心里充满了恨 。然而自己无能去做些什么 。确把仇恨的种子洒在儿子二乐三乐 。身上 。让他们报复到别人家闺女身上 。教儿子违法 。
小说既感伤 。又残忍 。写尽了许三观的可怜和他的可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