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报名学习 。老师给每个人编了号 。我看了看 。我是250号 。刚开始看到这数字 。心想怎么这么巧?
后来一想总要有一个人是250 。为什么不是我呢?就默默地将编号改成了250+网名的格式 。心里思忖着只要我不说 。静悄悄地也就过去了 。
没想到群里不一会儿却因这个250热闹了起来 。有人建议说怎么没有避开这个数字 。有人建议换成2500 。或换成25000……
250 。在大多数人的心里是怎样的不堪或不吉利?我很好奇 。百度了下:
文章插图
原来“二百五”是指说话做事傻里傻气 。莽撞 。好出洋相的人 。说得白话一点 。就是憨包一个 。
憨就憨吧 。也没什么 。看来我这250心里 。“二百五”是当定了 。
这么多数字 。为什么只有二百五成了骂人的代名词?虽然有书君觉得名字只是一个代名词 。当当250也没什么 。心中还是有疑惑的 。
为此有书君追本溯源 。想一探真相 。当得知其来历后 。再也不愿当250了 。
为什么呢 。且看两个故事:
一、瓜分黄金250两的历史渊源: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 。有着六国帅印的苏秦竟然被人暗杀 。两国交战 。不斩来使是铁定的军事纪律 。谁有这样的胆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让齐王大怒 。
为了替苏秦报仇 。他让人割下苏秦的头 。挂在城门上 。并贴了悬赏广告 。说苏秦是内奸 。杀得好 。为了惩奸扬忠 。决定悬赏千两黄金 。望杀人英雄前来领赏 。
文章插图
告示一贴出 。就有四个人来邀功 。坚持说苏秦是自己杀的 。齐王问千两黄金他们怎么分 。他们说每人250 。这下齐王火了 。怒喝:“把这四个‘二百五’拖出去砍了” 。
二、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的民间传说:
在科举时代 。有一考试多年的秀才 。从十七八岁开始科考 。考到结了婚 。考到生了孩子 。考到有了两个孩子 。
当一个孩子五六岁 。另一个孩子七八岁时 。还是没考上举人 。心想不能误了孩子 。家中又不是太宽裕 。于是决定不考了 。自己教孩子 。
文章插图
他给他的这两个孩子大的取名叫成事 。小的取名叫败事 。
有一天 。他要出门了 。于是给两个孩子布置了作业 。要求成事写300遍 。败事写200遍 。回来后 。他检查作业 。
发现成事只完成了250 。而败事也完成了250 。于是感叹: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都是二百五啊!
后来发展到现在 。当一个人做事不能恰如其分 。还带来坏影响时 。就会说他是一个“二百五” 。因为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
看来这个“二百五”当不得 。有书君再大度 。也不能拿自己名声说事 。于是在群里郑重申明:我不是250 。我是2500 。
后来细思极恐 。还是觉得不妙 。于是向助教申请退出进阶班群 。留了一级到了基础班 。重新分号时没想到是150 。群里不足200人 。看着这个150 。有书君哑然失笑 。还好 。总比“二百五”好多了!
这个250 。虽是一个代号 。能避就避吧 。免得带来心理阴影 。
不是有个心里暗示效应么 。如果久而久之真成了“二百五” 。那就真成了罪过 。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了 。
其他观点:
文章插图
二百五指的是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好出洋相的人都有可能获此“殊荣” 。从这点来看 。二百五虽不是什么褒义词 。但贬义的成分不算太重 。
二百五的历史并不悠久 。《说文》、《尔雅》、《康熙字典》、《辞源》、《辞海》等等全都无载 。《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也很简略 。不知出处 。
而关于二百五的来历也有很多说法 。各自有各自的趣味性 。
战国苏秦的故事
文章插图
所谓树大招风 。苏秦在齐国活动的时候 。遭遇刺客袭击 。重伤而亡 。
明目张胆在齐国杀人 。这是对齐国的蔑视 。齐王很生气 。但他却没有下令捉拿凶手 。而是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 。挂在城门口 。张榜公示苏秦是内奸 。死有余辜 。齐王要奖励出手的义士千金 。
告示一出 。很快就有四人来领赏 。四人都一口咬定苏秦就是自己杀的 。于是他们被带到齐王面前 。齐王问他们千两黄金怎么分 。四人还高兴得回答四人平分 。每人二百五 。
推荐阅读
- 苏打水和苏打汽水有什么区别
- 草原牧城呼伦贝尔的2020年一季度GDP在内蒙古排名第几?
- 番石榴中间变透明了还能吃吗
- 山东GDP总量多于福建,综合实力也更强吗?
- 《蜡笔小新》中的神秘人物新子是谁?
- 番石榴怎么判断坏了
- 柚子剥开不放冰箱可以放多久
- 现在很多王者局的很难看见瑶,有人说瑶根本没用,你怎么认为呢?
- 如何评价隋朝的伍云召?他的后代都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