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二 )


招人非议的感情生活、“妻管严”VS颇有作为的帝王 。看似矛盾的元素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看似不可理喻 。但如果我们抛开帝王这一角色 。把李治当成一个正常人 。结合他的人生成长经历 。也许会理解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有人关注过李治的童年吗?
唐太宗李世民和结发妻子长孙皇后一共生了三个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其他妃子的暂且不论) 。作为老三 。李治既是幸运的 。也是不幸的:
说他幸运 。是因为他出生于公元628年 。这一年 。李世民早已走出玄武门之变 。正在大展拳脚、皇帝之位无比稳固;李治生来就是皇子 。不用像自己哥哥当初那样 。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战战兢兢、朝不保夕;
但李治也很不幸 。他年仅8岁时 。慈爱而严格、被称为“一代贤后”的母亲就去世了;两个亲哥哥则已经成年(分别是19、18岁) 。心理承受能力相对好得多 。而雄才大略的父亲李世民 。此时正忙于处理王朝的一系列问题 。在对子女的关爱方面显然无法与妻子相比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皇家是现实而无情的 。聪明伶俐的李承乾、李泰纷纷各显神通博得父亲的喜爱;庶出的李恪也获得了李世民的青眼 。获赞“英果类我”;
相比较之下 。年幼的李治就显得太过于默默无闻了 。《旧唐书》只是记载他在母亲去世时“哀慕感动左右”;对于他的性格 。则出自群臣的那句评价:“晋王仁孝” 。
同为李世民、长孙皇后所生的儿子 。李治在性格上为什么跟他两位野心勃勃、聪明透顶、性格强悍的哥哥完全不同呢?除了遗传因素 。人的性格养成 。极易受到成长环境的塑造 。幼年时期缺失母爱、父亲无暇关注、兄长忙于争权 。也许正是李治仁爱、“懦弱”性格的成因 。(之所以用引号 。是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 。李治的懦弱只是表象)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但低调的人往往是幸运的 。当李承乾、李泰的争储事件愈演愈烈、几乎重演玄武门事变时 。唯一清白的嫡皇子在舅舅长孙无忌的鼎力支持下成了热门人选;而对于这个结果 。满朝六品以上文武官员的态度也惊人的一致:“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 。当为嗣’ 。”
这一场景其实挺耐人寻味 。为什么李承乾、李泰失去立储的机会 。满朝文武会如此开心?
这也不难理解 。作为伴君如伴虎的人臣 。你是愿意服务一个强势、霸气的帝王 。还是更希望和一位性格柔和、甚至软弱的共事?对于那些一心想成为伊尹、霍光似人物的大臣来说 。看似容易掌控的李治 。显然比跟李世民性格颇为相似的李泰、李恪更加理想(即使李恪抛去杨广外孙的身份 。他也没什么机会当太子)
因此 。这意味着李治今后的人设早已被确定:仁主 。容易相处(好控制)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原本默默无闻、几乎没有立储可能的李治 。如今几乎白白捡到太子之位 。成了朝野关注的焦点 。他的心路历程如何 。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皇权至高无上、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的时代 。没有人能抵抗至尊宝座的诱惑 。
而对于这个几乎是唯一储君人选的儿子 。李世民也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 。不仅手把手教其理政 。甚至还专门编写了《帝范》一书 。把自己的帝王权术、为政心得、治国技巧倾囊相授 。
在人事框架方面 。李世民为儿子打点得更加周到细致:安排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世勣为文武辅政大臣 。这三人经验丰富、能力突出、忠心耿耿 。长孙无忌还是李治的舅舅;而为了让儿子掌控当时在世的第一名将李世勣 。李世民还煞费苦心地把其贬职 。以测试其忠诚度和眼力劲 。
为什么李治会迷恋武则天?

文章插图
在安排好一切后 。临终前的李世民还叫来自己留下的班底、当面叮嘱 。他安抚痛哭流涕的儿子李治:“无忌、遂良在 。汝勿忧天下!”
对辅政大臣们 。他则饱含期待:“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 。太子仁孝 。公辈所知 。善辅导之!”这句话是不是可以这么解读:我的儿子跟我不一样 。他为人老实忠厚 。不会把你们怎么样的 。但你们也休想欺负他 。
李世民也许认为儿子承担不起自己的家业 。所以如此劳心费力打点好一切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