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左传》这本书?


【你怎么看待《左传》这本书?】《春秋》经文叙事 。往往简短隐晦 。故须有传注补充 。才能显出经文的大义 。其中《左传》虽因《春秋》而作 。但可以独立成为史书 。经书真伪的问题中 。除了《尚书》就是《左传》 。《左传》作为先秦典籍 。自然不免有残缺及后人增添篡改的部分 。但它能叙述春秋时大的战役 。提供大国争霸的材料 。引述古代史话等等 。从史料价值来看 。仍不失为一部比较可信的典籍 。除史学价值外 。文学价值也很高 。研究先秦历史文学者均不可不读 。
其他观点:
我读左传前后有十几次 。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跟着白话文的翻译走 。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大致了解一些时人习惯和生僻古文的用法 。在这个阶段 。指导我的是“忠贞”二字 。即人们为人处世按照当时社会普遍认可的明规则或者普遍心中有数的潜规则行事 。出现意外情况要么是客观条件不允许 。要么是人物主观判断失误或业务能力不足 。每个人都努力地在当时的社会体系中扮演着自己的那一份角色 。是自然灾害或者某些主观的偶然因素导致社会体系发生变形甚至结构变化 。
第二个阶段单独阅读文言文 。发现二百六十八年间有若干关键时间节点 。若干中心人物 。人和人之间、事件和事件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仅有部分被明文提及、部分被间接证实、部分被硬生生地“阙文” 。在这个阶段 。指导我的是“博弈”二字 。即人们依据自己的处境和手中的资源进行理性判断 。主观地做出一些选择使得自己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人们不再甘于扮演好自己所处的角色 。而试图在博弈过程中向更加有利的位置移动 。社会体系内部结点和结点之间固有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若失去平衡则会发生结构性调整以趋于新的平衡 。
第三个阶段以重点事件、重点人物为中心翻读全文 。拜读杜预、杨伯峻的注释点评 。读《国语》、《公羊传》、《谷梁传》等相关文献 。尽力找到人物做出决策的理由 。使得每一件事情的发展都顺理成章 。在这个阶段 。指导我的是“残局”一词 。即人们在重大事件中做出的决定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即使是君王或者国卿 。其主观能动性在大势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结构调整在已知的时间、已知的地点、由已知的人物、以已知的方式发生 。
从我个人阅读《左传》的这三个阶段来看 。不妨将这部书看作以下三种书籍来阅读 。
《左传》是一部伦理教本 。它明确指出:国君应当善待臣子 。臣子应当忠于国君 。父母应当慈爱子女 。子女应当孝敬父母 。哥哥应当照顾好弟弟 。弟弟应当恭敬哥哥 。然后 。又给出无数案例证明:当社会体系中的关键成员违反上述行为方式 。轻则当事人被流放、杀戮、位置被他人取代 。重则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剧烈震荡 。如果社会体系中的关键成员遵循社会规则、道德伦理 。那么即使情况非常危急、对手非常强大、资源非常不足 。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
《左传》是一部侦探小说 。在一个封闭的场景内 。有若干个性鲜明的人物 。他们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利害关系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匪夷所思的故事 。如果我们看到了一件不合常理的事情 。那么一定是漏掉了某些细节或者对某些事物的判断出现了错误 。反复比对矛盾的事物 。质问自己是否陷入了某些先入为主的观念 。摸排前后文是否有漏掉的线索 。在证据和逻辑面前 。感情或观念上无法接受的那也是现实!排除掉所有不可能的 。剩下的即使是小概率事件 。那也是现实!在纷繁杂乱的表象背后 。真相只有一个!
《左传》是一部棋谱 。棋谱中有三个概念:开局、终局和残局 。开局是棋局中最均衡的时刻 。这时充满无数种可能 。棋手以开局为始历经残局走向终局 。终局指完全没有任何其它可能性的局面 。代表棋局的结束 。残局是指某执方按照特定法则移动棋子一定可以导向己方胜利或者和局的局面 。棋局的趣味性在于残局 。棋手水平的高低也在于残局 。更厉害的棋手能够更早观察到残局 。或者将棋局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残局 。
读《左传》的三个阶段从“忠贞”到“博弈”再到“残局” 。这是一种递进关系 。但并非简单地否定前者而选择后者 。伦理教本劝人向善 。但它主要能影响的是主观上对自身道德修养有一定要求的人 。侦探小说给人以冷静的视角和缜密的思维方式 。它能够看穿伦理教条的空洞以及博弈规则的冷酷 。在社会框架下 。人和人的博弈纷繁复杂 。在一时利益的引诱下个体很容易离开自己的位置而去追逐更有利的位置 。但这一动作很有可能造成框架结构的改变甚至垮塌 。用残局这个更加长远的眼光看 。“忠贞”于社会规则对于任何个体和整体来说都是最好的保护 。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下 。某些人由于自身素质或者手中资源被称为智者或者强者 。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发挥巨大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 。如果他们对社会规则发起挑战 。从短期看很有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其代价是将面临一个具有巨大不确定性的新型社会结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