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东晋南北朝时期很多人的名字后面有一个“之”字?


魏晋南北朝有些名人名字中带有“之”字大都是信奉天师道的暗语 。
东晋南北朝时期很多名人中带有“之”子 。其实是宗教的一种暗号 。隐晦的称呼 。类似于佛教中“释永信”中的“释”字 。法海中的“法”字、现代空昙法师中的“昙”字 。
著名的人物有裴松之(《三国志》注释作者)、刘牢之(东晋名将)、寇谦之(北天师道首领)、王羲之(书圣)、王献之等 。

为什么感觉东晋南北朝时期很多人的名字后面有一个“之”字?

文章插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带有“之”字的人是不是辈分字?
在中国辈分字之中 。有的辈分放在了最后一个字 。按照这样的模式:姓+辈分+名 。或者姓氏+名+辈分;第一种比较常见 。第二种也有不少 。相对于第一种则少很多 。
道教和佛教之中是有辈分的 。这是正规弟子的辈分字 。而“之”、“道”是天师道的暗示 。并不是辈分字 。如少林寺弟子有70个辈分:
祖慧智子觉 。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 。道庆同玄祖 。
清静真如海 。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 。妙体常坚固 。
心朗照幽深 。性明鉴宗祚 。表正善喜祥 。谨悫原齐度 。
雪庭为导师 。引汝归铉路 。
《敕赐祖庭少林释氏源流五家宗派世谱之碑》 。1782年乾隆皇帝的敕令 。
自然天师道也有自己辈分字 。天师道又称正一派 。辈分如下:
【为什么感觉东晋南北朝时期很多人的名字后面有一个“之”字?】守道明仁德 。全真复太和 。
?志诚宣玉典 。忠正演金科 。
?冲汉通玄(元)韫 。高宏(弘)鼎大罗 。
?三山扬妙法(愈兴振) 。四(福)海涌洪波 。
三山滴血字派 。源于天师道(正一派)给弟子取名的依据:
守道明仁德 。全真复太合 。
?至诚宣玉典 。忠正演金科 。
?冲汉通元蕴 。高宏鼎大罗 。?
三山裕兴振 。福海启洪波 。
?穹窿扬妙法 。寰宇证仙都 。
为什么感觉东晋南北朝时期很多人的名字后面有一个“之”字?

文章插图
从民间到帝王——天师道崛起之路 。
西汉张良的第八世孙张道陵在东汉时期来到巴蜀之地 。开始创立了“天师道” 。又称正一派、正一盟威道、五斗米教 。五斗米教的来源主要是要进入天师道成为弟子 。必须缴纳五斗米 。因此得名“五斗米教” 。
张道陵在四川传播道教思想 。将原来四川各地巫教扫荡一空 。在当地民间的影响力非常大 。
东汉时期天师道的三代祖师分别是张道陵、张衡、张鲁 。历史上赫赫有名 。张鲁是天师道第三任天师 。依靠众多的天师道弟子拥护割据一方 。成为东汉末年的一方的小霸主 。
曹操打败张鲁天师道(五斗米教)的割据政权之后 。他将张鲁及其主要的教众迁徙到洛阳、长安、邺城这三个地方 。都是曹魏政权的重要城市 。
天师道也因此得以从巴蜀之地开始向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传播 。第三代天师张鲁的儿子第四代天师张盛到江西鹰潭龙虎山弘扬道教 。这是天师道开辟江南传教的圣地 。张盛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天师 。在魏国初年就跑到吴地龙虎山传教 。可以说预知魏、西晋的短暂昌盛 。少数民族侵袭 。北方大乱等历史混乱局面 。
天师道由于曹操的迁徙行动 。使得天师道在民间广泛传播 。到东晋时期已经传播到司马皇室 。很多世家大族一族都信奉天师道 。著名的家族有:
琅琊王氏、孙氏 。陈郡谢氏、殷氏 。高平郗氏 。会稽孔氏 。义兴周氏 。丹阳许氏、葛氏、陶氏 。东海鲍氏 。
这些家族绝大多数人信奉天师道 。名字之中带有“之”字司空见惯 。因此上文中所说琅琊王氏众多带“之”的名字并非王氏一家 。其他上述东晋世家大族中的很多男性名字中也带有“之”字 。
门阀士族的大家族这么多人信奉天师道 。说明天师道在第三代天师张鲁之后 。第四、第五、第六代天师时期 。已经传播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上层建筑之中了 。
为什么感觉东晋南北朝时期很多人的名字后面有一个“之”字?

文章插图
因此 。一些世家大族都信奉天师道 。名字中带有“之”子自然见怪不怪了 。
为何“之”字在名字之中不避讳?
西晋、东晋时期对名字避讳非常看重 。皇帝的名字中的字 。所有臣民都需要避讳;长辈之中有的名字的字 。子孙辈也要避讳 。
不过天师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盛行 。它也享有特权 。其中“之”、“道”等字是不用避讳的 。是信奉天师道暗示 。所有人皆可用 。不用避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