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号鸟真的是一种鸟类,是否真的存在,还是人们虚构出来的?


寒号鸟最早出现在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 。原文为:“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 。四足 。有肉翅 。不能飞 。其粪即五灵脂 。在我们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也有《寒号鸟》 。课文的大意是:一只喜鹊与一只寒号鸟用不同的方式过冬 。喜鹊积极的建造温暖的巢穴应对寒冬 。而寒号鸟则安居在岩石的缝隙中 。冬天来临 。喜鹊躲在温暖的巢里 。而寒号鸟则在岩石缝隙里被冻得瑟瑟发抖 。最后被冻死在寒风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积极的面对生活 。不能得过且过 。
故事中的喜鹊是真实存在的鸟类 。那么寒号鸟是什么动物呢?它是一种鸟吗?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 。

寒号鸟真的是一种鸟类,是否真的存在,还是人们虚构出来的?

文章插图
寒号鸟其实不是鸟
在寒号鸟最早的出处《南村辍耕录》中 。对它就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我们从两个地方就能发现它的身份:第一个是有肉翅 。但不会飞;第二个是其粪为五灵脂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 。肉翅显然不同于鸟类带有羽毛的翅膀 。符合这一条件的动物只有哺乳动物的蝙蝠(翼手)和鼯鼠(飞膜) 。而蝙蝠会飞 。所以应该是鼯鼠 。再结合“粪便是五灵脂” 。五灵脂是中药材的名字 。而它正是鼯鼠科动物的干燥粪便 。因此 。寒号鸟正是鼯鼠 。
寒号鸟真的是一种鸟类,是否真的存在,还是人们虚构出来的?

文章插图
那么 。寒号鸟指的是哪一种鼯鼠呢?
鼯鼠是鼯鼠科下所有动物的统称 。该科下一共有13个属34种不同的动物 。仅仅是在我国就有7个不同的属16种不同的鼯鼠 。那么 。寒号鸟是指哪一种鼯鼠呢?
在我国分布的16种鼯鼠中 。有13种并非我国独有 。而是在我国有少量分布 。因此 。这13种可以排除 。就剩下了我国独有的三种:海南小飞鼠、沟牙鼯鼠以及复齿鼯鼠 。其中海南小飞鼠又名低泡鼯鼠 。分布主要以海南为主 。分布较为局限 。而最早记载寒号鸟的陶宗仪是浙江人 。所以海南小飞鼠可以排除了 。
其次是沟牙鼯鼠 。沟牙鼯鼠的分布也比较的小 。它们的分布地局限在北京、四川、甘肃以及河北地区 。与陶宗仪的家乡也不符 。
因此 。就剩下了复齿鼯鼠 。复齿鼯鼠是三种鼯鼠中分布最广的一种 。从整体上看 。南北方都有分布 。而且最关键的是它的粪便正是中药材-五灵脂 。所以 。寒号鸟其实就是复齿鼯鼠 。
寒号鸟真的是一种鸟类,是否真的存在,还是人们虚构出来的?

文章插图
复齿鼯鼠
复齿鼯鼠是鼯鼠科下最漂亮的鼯鼠之一 。它的头腹部毛发多为灰白色 。背部毛发以黑、黄、橙色为主(之所以有如此复杂的颜色是因为黑是其背毛的根部的颜色 。黄和橙为其毛尖的颜色 。这样混杂起来颜色就有些复杂了 。如下图)
寒号鸟真的是一种鸟类,是否真的存在,还是人们虚构出来的?

文章插图
复齿鼯鼠俗称飞鼠、飞猫 。但是它并不是真的会飞 。因为会飞的哺乳动物只有一种-蝙蝠 。复齿鼯鼠的飞实际上是类似于“滑行” 。它的前肢和后肢中间演化出了一层飞膜 。这层飞膜与遍布的翼膜有些相似 。但是其飞膜上有毛发 。当撑起来时 。就像是打开了降落伞一样 。能够复齿鼯鼠实现滑翔(从高处像低处 。反之则无效) 。
从习性上看 。复齿鼯鼠确实喜欢以陡峭的石洞或者是石缝为家 。它们黎明前会自行的爬到洞穴中休息 。到了傍晚用爬行和滑翔交替的方式在树上寻找猎物 。
虽然啮齿目下的动物大都是杂食性动物 。但是鼯鼠科下的动物大都是植食性动物 。复齿鼯鼠也是一样 。它们喜欢吃树上的坚果 。并且在进食时 。与松鼠一样都是后腿站立 。前肢抱起坚果啃 。
寒号鸟真的是一种鸟类,是否真的存在,还是人们虚构出来的?

文章插图
从体型上看 。复齿鼯鼠的体长仅有30公分左右 。属于一种小型的动物(中型的啮齿类动物) 。体重平均只有350克左右 。正是如此小巧且轻便的身体 。这对飞膜才能支撑复齿鼯鼠进行长距离滑翔(最远可达200米)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复齿鼯鼠有意思的习性 。复齿鼯鼠不像老鼠那样走到哪拉到哪 。而是会在住所附近找一个“厕所” 。这个“厕所”与巢一样都比较隐蔽 。区别是里面没有舒适的干草 。复齿鼯鼠会始终在这个“厕所”里方便 。即便它外出觅食跑出去了很远 。它也会憋着跑回自己的“厕所” 。从这个角度看 。复齿鼯鼠是文明的动物 。
寒号鸟真的是一种鸟类,是否真的存在,还是人们虚构出来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