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这首小诗为什么能打动亿万人的心?


一个个没有见识的样子!
这样的随情小诗多矣 。看吧 。这就是平时不读书的结果 。一个个文化素养缺失严重 。
水止无恒地 。云行不计程 。到时为彼岸 。过处即前生 。——唐 吕温 《送文畅上人东游》

袁枚这首小诗为什么能打动亿万人的心?

文章插图
寄语林和靖 。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 。应是不归来 。——南宋皇帝 赵?(xiǎn) 《在燕京作》
这首诗有个悲伤的故事 。有兴趣的去查资料 。林和靖就是林逋 。写“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那位 。
袁枚这首小诗为什么能打动亿万人的心?

文章插图
自君之出矣 。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 。夜夜减清辉 。——唐 张九龄 《赋得自君之出矣》
五月五日午 。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 。新知万里外 。——宋 文天祥 《端午即事》
我有所念人 。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唐 白居易 《夜雨》
袁枚这首小诗为什么能打动亿万人的心?

文章插图
香亦竟不灭 。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 。白露湿青苔 。——唐 李白 《长相思》
忆与君别年 。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 。花落成枯枝 。——唐 李白 《独不见》
袁枚这首小诗为什么能打动亿万人的心?

文章插图
残月出门时 。美人和泪辞 。劝我早还家 。绿窗人似花 。——唐 韦庄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心逐南云逝 。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 。今日几花开 。——南北朝 江总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袁枚这首小诗为什么能打动亿万人的心?

文章插图
月色入高楼 。相思两处愁 。若遇早梅开 。一枝应寄来!——近代 秋瑾 《菩萨蛮·寄女伴》
袁枚这首小诗为什么能打动亿万人的心?

文章插图
论到雅致 。今人确没法跟古人比 。古人短短几个字 。撩情细如丝 。
好了 。开头几句是开玩笑的 。别多心 。
其他观点:
恰好前两天在《经典咏流传》听到了这首诗被演唱出来的版本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我当时就被唱哭了 。是真的 。我想 。跟我有同样感觉的人很多 。
那我们要讨论它为什么能打动人心 。个人认为 。得从几个方面来讨论 。
近年来这类文化类节目很受欢迎 。从诗词大会 。到见字如面 。再到这个经典咏流传 。节目在推陈出新 。但归根结底还是想要通过更丰富的方式引导更多的人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 。传承发扬 。现在 。这类节目受众面非常广 。而它又恰恰出现在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时 。流传这么多年 。它在一个恰当的时机 。恰当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是一个契机 。
其次 。是它的再表现形式 。本来是一首简短的小诗 。被老师以及学生们用优美简单的旋律唱出来 。不知道您是不是 。我就听了一遍 。现在都还能唱出来 。如果诗歌都以这种方式记忆 。我想很多人不知不觉间就背下来了 。旋律 。是它迅速传播的又一载体 。简单 。好听 。惹人喜爱 。
好 。以上都是外因 。最重要的一点 。还在诗的本身 。任何一个事物火起来 。有其偶然性 。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这首小诗本身具有火的质素 。有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为什么?
诗 。浅显易懂 。文艺 。正能量 。没有佶屈聱牙艰深的字眼 。任谁都一看就懂 。
阳光不到处 。青春恰自开 。苔花如米小 。亦学牡丹开 。
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苔藓自然生长出绿意来;花朵小如米粒 。也和牡丹一般绽放自己 。
袁枚这首小诗为什么能打动亿万人的心?

文章插图
但读完 。并不需要查询资料 。都已经能够切身体会到诗人的处境 。心态 。而这种情感 。恰恰是能引起人们情感共振的 。
每个人的出身不同 。机遇不同 。经历不同 。有时难免会处于“阳光照拂不到”的角落 。可那又如何?哪怕再卑微 。再低谷 。也要找到自我生命的价值 。全力绽放 。
其实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也是诗歌最动人的力量 。跨越千年 。不因时光而褪色 。仍拥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古人发出的慨叹 。引发今人的共鸣 。
每个人都会遇到 。每个人都可以用来勉励自己 。每个人都能对号入座 。噢 。对 。是每一个普通人 。
其他观点:
袁枚这首小诗为什么能打动亿万人的心?

文章插图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开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