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乒80年代末90年代初陷入低谷,是如何复兴的您知道吗?( 三 )


最后 。技术创新
保持直板台内球、前三板的优势 。解决直板的反手位弱点;解决横板的相持差的现状 。把弧圈球和快攻完美地结合起来 。(技术上的东西我不懂 。这些基本都是我的臆想 。请行家指正) 。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动作 。中国男乒走得越来越扎实 。小目标一个个实现 。
先是男双的突破实现了:王涛和吕林在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成功拿下男双金牌 。男乒吹响了复兴的号角 。
接着 。新人出现了 。“不懂球的胖子”崭露头角 。以“直板横打”的新技术 。把瓦尔德内尔打得晕头转向 。
老将们也不示弱 。马文革世界杯上拿了冠军 。奥运会上拿了铜牌 。保持了良好的竞技状态 。王涛渐渐因反手能力强大成了世界第一反手 。
总之 。男乒复苏的态势良好 。
时间来到1995年 。天津世乒赛上 。中国队在众人的一片担心中走上了战场 。
天津之战 。真的把蔡振华推上了神坛 。尤其是男团决赛 。那谜一般的排兵布阵 。应该是取胜的关键 。
丁松出战三单 。真是神来之笔 。瓦尔德内尔拿两分又如何 。佩尔森会丢两分的 。这应该是中、瑞两队主教练都能想到的 。关键是三单之争 。瑞典队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国队会派出名不见经传的削球手丁松来打天王山之战 。首先在谋略上就输了一招 。
丁松打得卡尔松一筹莫展 。这就注定了他们要交回斯韦斯林杯了 。果然 。当王涛打下最后一球 。仰面朝天躺在地上时 。中国男乒的复兴起航了 。
男团的胜利 。中国队基本完成了本届世乒赛的目标 。但更大的惊喜随之而来 。幸福来得太突然 。人们一下子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
男单包揽前四 。男双强势夺冠 。混双甚至三连冠 。男乒把所有和男子有关的冠军都拿了 。中国乒乓继87年之后 。又一次包揽了世乒赛的所有冠军 。

中国男乒80年代末90年代初陷入低谷,是如何复兴的您知道吗?

文章插图
这是意外之喜 。我敢肯定 。这真的不在中国男乒的预料之中 。
之后 。双子星(刘国梁、孔令辉)开始横扫世界乒坛 。后起之秀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王励勤、马琳、王皓……) 。中国男乒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其实 。这只能算是复兴的开始 。并不是高枕无忧 。一定会有起伏 。
起伏之一
瑞典队在2000年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第45届世乒赛上死灰复燃 。诈了一次尸之后 。便沉入的历史簿上 。直到现在 。再也没有动静 。只留下了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的传说 。
起伏之二
东亚的小伙伴韩国队 。偶尔会咬上中国队一口 。2001年日本大阪的第46届世乒赛半决赛上 。韩国人差一点逆袭成功 。亏得刘国正大心脏 。连扳7个赛点 。残忍斩断了韩国人的梦想 。
倔强的韩国人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 。搏命般地从中国队手中抢下男单金牌 。这是中国男乒丢掉了最后一块大赛金牌 。
2004之后 。刘国梁执掌了中国队的教鞭 。他是蔡振华的徒弟 。他把师傅那一套学得青出于蓝 。把中国男乒带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一骑绝尘 。
应该说男乒复兴 。1995年是个良好的开端 。自2004年开始 。中国队完成了复兴的大任 。从此算是走上了康庄大道 。
中国男乒要牢记上世纪陷入低谷的教训 。不能重蹈覆辙 。把队伍建设好 。再接再励 。再立新功 。
其他观点:
88年乒乓球进入奥运会 。陈龙灿/韦晴光虽然夺得了一枚男双金牌 。但那时中国男乒已经开始步入低谷 。89、91、93年 。连续三届世乒赛中国男团都无缘金牌 。
1991年日本千叶世乒赛上 。中国男乒遭遇重创 。仅仅获得团体第七名的成绩 。是的 。您没有看错 。世乒赛男子团体第七名 。
远在意大利执教的蔡振华 。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 。毅然决然放弃优越的国外待遇 。怀着为国球打翻身仗的满腔热忱 。回到国内接过了男乒的教鞭 。
少帅蔡振华审时度势 。确定了以男双为突破口的振兴计划 。而王涛/吕林不辱使命 。第二年就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登上最高领奖台 。
95年天津世乒赛 。以王涛、马文革、丁松为主力的中国男乒重夺失去三届的斯韦斯林杯 。小将孔令辉和刘国梁会师男单决赛 。标志着中国男子乒乓球彻底复兴 。
从88年乒乓进入奥运开始 。到08年北京奥运双打被团体取代 。共诞生了五组男双冠军 。全部是中国选手 。依次是:
①陈龙灿/韦晴光(88年汉城奥运会)
陈龙灿(四川) 。右手直板近台快攻打法 。手腕力量大 。球路刁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