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水摸鱼”和“水至清则无鱼”,谁是真的?( 二 )


“水至清则无鱼” 。这句话出自《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 。原文是“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
意思是:水太清了 。鱼儿就无法生存;人对别人要求太严了 。就没有同伴 。

“混水摸鱼”和“水至清则无鱼”,谁是真的?

文章插图
二、是“混水摸鱼”而不是“浑水摸鱼”
首先声明一点 。您字并没有写错啊!
我们小时候常到河边捉鱼 。捉鱼的方法有很多 。我们一般没有工具 。全靠手捉 。
常用的方法之一 。就是找到有鱼的小水潭 。面积不能太大 。也不能跟河水相通 。如果相通的话就要用泥沙筑坝 。把水潭与河水隔开 。
然后几个人脱了鞋子 。在水里来回地走动、踢腾 。走动的时候用脚努力搅起水底的泥沙 。把水搅得非常浑浊 。
搅到一定时候 。小水潭就变成了一个浑浊的黄色的泥水潭 。鱼儿受不了这种浑水 。就会把头浮出水面 。这样不仅容易发现目标 。而且从水面的波纹都能看出鱼的大小 。
而鱼儿因为水太浑浊 。反而看不到我们了 。这时 。你只需要弯下腰去 。对准有鱼浮头的地方 。两手一合 。往往是一捉一个准儿 。
所以 。根据我的经验 。我说“混水摸鱼”是对的 。它的意思是“把水弄浑好捉鱼” 。而不是说只有浑水里才有鱼 。或者说摸鱼要到浑水里去 。
“混水摸鱼”和“水至清则无鱼”,谁是真的?

文章插图
二、“水至清则无鱼”也是对的
这里有注意一个“至”字 。这个字在这里有极点的意思 。
我们知道河水、湖水并不是那么清澈和纯净的 。往往并不能看到水底 。但是在清澈的溪流里还是有鱼的 。
柳宗元有篇散文《小石潭记》 。里面所写的小石潭的水就是非常清澈的 。文中写道
“潭中鱼可百十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
这里描写潭水如空气一般透明 。鱼在水中 。就如在空气中飘浮 。足可见水之清 。但是水中依然是有鱼的 。
“水至清则无鱼” 。要重点关注这里面的“至”字 。水如果清到了极点 。那就不会有鱼了 。
水清到极点是什么状况呢?比如说蒸馏水 。或者纯净水 。鱼在里面可能能存活一段时间 。但是水里面没有任何的食物 。鱼儿最终还是无法在其中生存和繁衍的 。
“混水摸鱼”和“水至清则无鱼”,谁是真的?

文章插图
四、总结要想捉鱼 。就要把水搅浑 。而清澈到极点的水中鱼儿是无法生存的 。“混水摸鱼”和“水至清则无鱼”这两句话都有科学道理 。所以都是对的 。
“混水摸鱼”和“水至清则无鱼”,谁是真的?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混水摸鱼”和“水至清则无鱼”,谁是真的?

文章插图
“混水摸鱼”或作“浑水摸鱼” 。出自《三十六计》中第二十计 。《三十六计》据追考至南北朝檀道济所著 。原意是 。在混浊的水中 。鱼晕头转向 。乘机摸鱼 。可以得到意外的好处 。现在是: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不正当的利益 。
“混水摸鱼”和“水至清则无鱼”,谁是真的?

文章插图
“水至清则无鱼”出自《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的前一句 。也作成语“水清无鱼” 。意思是 。水太清了 。鱼就无法生存 。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
“混水摸鱼”和“水至清则无鱼” 。谁是真的?题主想问什么?是这两个成语的来源、还是成语喻义 。还是…?
用的好都是真的 。用不好半真半假 。不会用那就不是真的 。
【“混水摸鱼”和“水至清则无鱼”,谁是真的?】
“混水摸鱼”和“水至清则无鱼”,谁是真的?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