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绿茶|福建名茶

天山绿茶|福建名茶
天山绿茶|福建名茶
    天山绿茶是福建省的历史名茶 , 为闽东烘青绿茶的极品 。品质特优 , 尤其是里、中、外天山所产的绿茶品质更佳 , 称之“正天山绿茶” 。
    据《宁德县志》记载 , 天山绿茶曾经历一段变革演化过程 。宋代生产团茶、饼茶 , 也生产乳茶、龙团茶 。到了元、明代生产“茶饼” , 供作礼品和祭祀品 。公元1781年前后 , 天山所产的芽茶已被列为贡品 。明、清以后 , 以生产炒青条形茶为主 。几经变革 , 到了1979年 , 才改制为烘青型绿茶 , 成为高档花茶的优质原料 。
    历史上 , 天山绿茶花色品种丰富多彩 , 而今 , 除少数花色品种失传外 , 大多数传统花色品种 , 如天山雀舌、凤眉、明前、清明等均得到恢复 , 并创制了新的品种 , 如清水绿、天山毛峰、天山银毫、四季春、毛尖等 。这些绿茶以锋苗挺秀、香高、味浓、色翠、耐泡五大特点赢得了荣誉 。
    从1979年恢复生产以来 , 曾多次在地、省及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获奖 , 名列前茅 。天山银毫茉莉花茶在全国内销花茶评比会上 , 名列第一 。1982年、1986年二次被评为全国名茶 , 商业部授于全国名茶荣誉证书 。
    天山位于东海之滨 , 天山主峰——屏南天湖山 , 屹立在福建省屏南、宁德、古田三县交界的屏南黛溪乡 。除天湖山外 , 还有天峰山、仙峰山、大坪山等山脉 , 是天山绿茶的原产地 。这里山峰险峻 , 海拔1300米左右 , 林木参天 , 云海翻滚 , 气候温和 , 年均气温15℃左右 , 年降雨量1900毫米左右 , 土壤肥沃湿润 , 多为结构疏松的砂质壤土 。茶树多生长在岩间和山坡上 , 树壮芽肥 , 是适制天山绿茶的理想原料 。难怪诗人赞道:“深山奇石嵯峨立 , 峡谷悬崖味茶香” 。
    天山绿茶采用的原料因花色品种不同而异 。如雀舌和凤眉等传统珍品 , 选用叶质肥厚、持嫩性强的天山菜茶品种的芽叶为原料 。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 。制500克干茶约需3万个左右芽叶 。新创制的名茶如清水绿等 , 则选取大、中叶种的芽叶为原料 , 采摘标准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 , 制500克干茶需7000个左右芽叶 。
    天山绿茶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主要设备有连续滚筒电热恒温杀青机 , 40型或45型揉捻机 , 自动百叶烘干机等 。加工工艺有凉青、杀青、揉捻、烘干(毛火和足火)四道工序 。
    杀青掌握“高温、控热、少量、短时”的方法 。筒温240~260℃ , 电热控制 , 前高后低 。起锅摊凉散热后再行揉捻 。揉捻时采用“小机、适量、轻压、短揉”的技术措施 , 达到条索紧结、色泽翠绿、香味清鲜的目的 。40型揉捻机投叶量7.5~10公斤 , 45型揉捻机投叶量10~12.5公斤 。转速55转分 。烘C干毛火掌握“薄摊、高温、快烘”的原则 。足火掌握低温慢烘 , 达到干度内外均匀一致 , 香高而鲜爽的目的 。毛火烘温115℃左右 , 含水量15~20% 。足火烘湿90~95℃ , 含水量6%左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