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匆匆介绍 朱自清匆匆简介

【朱自清匆匆介绍 朱自清匆匆简介】

朱自清匆匆介绍 朱自清匆匆简介

文章插图
1、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 。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 , 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 。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 , 有它相当的位置 。”(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朱自清《毁灭》)以求得“段落的满足” 。全诗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
2、《匆匆》是诗人的感兴之作 。由眼前的春景,引动自己情绪的俄然激发,诗人借助想象把它表现出来 。想象“使未知的事物成形而现,诗人的笔使它们形象完整,使空灵2113的乌有,得着它的居处,并有名儿可唤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诗人把空灵的时间,抽象的观念,通过现象来表示,而随着诗人情绪的线索 , 去选择、捕捉那鲜明的形象 。诗人的情绪随着时间从无形到有形 , 从隐现到明晰的一组不断变化的画面而呈现出起伏的浪花 。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时候;桃花谢了 , 有再开的时候 。”诗人几笔勾勒一个淡淡的画面 。作者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在于把读者带入画面,接受种情绪的感染 , 同时又作形象的暗示:这画面里现出的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由此诗人追寻自己日子的行踪 。可是“我”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看不见,摸不着,是被人“偷了”还是“逃走”了呢?自然的新陈代谢的迹象和自己无形的日子相对照,在一连串疑问句中透出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绪 。
4、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 , 号实秋[1-4],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 。中国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