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怎么做产品推广?


关于互联网产品的推广 。根据间容的经验(阴差阳错 。前几年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做推广工作) 。所以有一些经验 。于我来看:
有效的推广必须要有一个前置条件:成本 。其次 。必须要有合理的产品定位 。

在网上,怎么做产品推广?

文章插图
成本
归根揭底 。推广是必须要有成本的 。主要包括两方面成本:1、金钱;2、人力 。
金钱成本 。就很容易理解了 。就是一共要花多少钱 。如果在花钱的同时即刻加上一个目标 。从我的角度来看 。有些不切实际 。我经历过 。见到过的推广 。能够直接以投入产出比来算效果的主要有cpm、cpa、cpc等 。但这些就真的能衡量出效果来吗?难度很大 。比如按下载计费 。5块钱一个有效下载 。下载完就被卸载的可能性非常高 。因为有利益驱动 。如果再加上下载后保留多长时间 。那么推广的门槛就太高了 。各方面难度都随之增长 。
间容看来 。关键还是打算花多少钱来做推广 。然后再制定具体策略 。具体策略 。最后一点说明 。
人力 。就是有多少人进行推广工作 。也见过一些公司搞人海战术 。N多人每天周而复始在各个论坛、吧中发帖子 。这个效果问题就不说了 。免的伤人自尊 。
定位
这里所说的定位是指产品定位 。被推广的产品是如何定位的 。这个虽然不属于推广的范畴 。但是推广的根本 。必须根据产品定位选择合适的方式 。否则一切都百搭 。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不是都cookie跟踪吗?只要cookie共享 。根据用户行为 。自然就可以投放对应广告了 。
那么笔者试问:同样作为用户的你 。在任何页面上都发现千篇一律的广告 。还会有感觉吗?
一款产品定位越准确 。进行的推广策略越方便定制 。越能体现推广的效果 。说白了就是:越能少花钱多办事 。
策略
最后一点 。估计也是所有人最关心的策略 。
举一个例子 。之前我负责过一本证券类的电子杂志推广 。通过这个案例来说明 。
成本:不计成本 。但不能无限度花钱 。逐渐根据效果投入 。(这个成本主要原因是:1、当时整个团队的目标就是做好这款杂志;2、公司有钱 。舍得花在这上面 。可见 。一个有魄力的老板 。是非常靠谱的 。)
定位:炒股用户 。只面向大陆A股用户 。年龄35-55岁 。
产品:一群专业证券分析师、民间草根高手、互联网大V的文章集合
目标:单期下载量
过程:
初期 。尝试过了很多方式 。包括但不限于:某搜索的竞价排名、门户网站广告、理财论坛广告、视频节目等等 。
所有效果都不理想 。如果单从数据指标上看 。按cpc、cpm都不差 。但这种完全按点击、展示付费的效果离我们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 。如果纯为了完成任务 。增加预算即可 。但这种方式过于愚蠢 。
在尝试的多种方案中 。一个最不被看好的方式产生了莫大效果:和知名财经博主合作 。
合作方式:
1、他们在杂志中首发文章;
2、在他们博客的文章中提供下载链接 。
这个方式 。把杂志的下载数据直接提升了100倍 。
现在说来 。似乎很简单 。容易 。但在当时的压力非常大 。所有人都认为他们高高在上 。并且都会和机构、公司合作 。不会为了这点钱推一个免费的杂志 。
但 。这次天平倾向了我们愿意尝试的人 。合作异常顺利 。并且远远超出了既定目标 。
结论:
推广 。需要多中方式 。不断尝试 。并逐渐调整 。
尽量不要使用固化、单调的方式按部就班 。
其他观点:
1.一个新产品上架 。需要安排四周计划 。7天为一个周期 。
2.第一周 。主要做好标题优化、主图的创意、详情页的基本布局 。然后做一些基本的销量和评价、同时做一些数据的记录 。如搜索关键词、流量增长情况等 。
第二周 。销量积累到10—30笔即可尝试直通车 。前期限额少点 。比如以30—100的数额进行测试 。
第三周 。就得开始做精细的数据分析和优化 。主要是提升点击率和转化率2个数据 。同时这个时候开始就会有一些销量 。开始收集消费者的一些评价和反馈 。
第四周 。开始慢慢出现一个小爆款 。要开始注重单品动态评分 。复购等问题 。
总之 。一步一步走 。不要想着一口气吃成胖子 。胖起来也是虚胖 。毫无美感 。
其他观点:
其实我自己看待一件事情是不是好的事情的时候 。我会很关注一个关键词——普惠 。因为我认为普惠的东西是有传播性的 。所以我们在做teambition的时候 。虽然我们最早的时候没有关注到这一点 。那个时候只是单纯因为我自己作为一个那么初期的创业者 。其实我的角色和普通的员工是没有区别 。所以不会这么去想这个问题 。但随着我们后来发展之后 。再回过头来 。我们一直把这个作为核心 。因为我们觉得在企业里面解决员工问题是最普惠 。最普惠的事情就拥有最强的传播效应 。所以teambition你要对比它的整个数据的话 。teambition的获客成本非常的低 。NPS(用户净推荐值)非常高 。自然流量在企业服务里面非常高 。并不是因为我在市场上抓到了什么窍门 。而是在于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抓住了它本身具备普惠效应 。这是最关键的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