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历史记录 5月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最新的历史记录 5月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文章插图
根据海关数据,5月我国进口大豆1202万吨,同比增加24.3%,刷新月度进口历史最高纪录 。1月至5月累计进口量为4231万吨,同比增加11.2% 。业内人士表示,6月大豆到港量可能进一步增至1300万吨左右 。在去年国产大豆产量创纪录,并出现结构性过剩的情况下,大豆进口大幅增加,原因何在?会不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大豆进口稳定性如何保障?
产需缺口大是主因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司伟认为,我国大豆进口屡创新高 , 究其根本原因是产需缺口大 , 这背后既有需求侧的因素,也有生产端的问题 。从需求侧看,我国大豆压榨需求快速增长,带动需求总量增加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 , 居民食物消费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型,居民食物链上移,对蛋白质的需求从过去的以谷物为主转向动物性食品 。豆粕是畜禽和水产品养殖业规模化生产不可缺少的蛋白质饲料,随着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大豆消费需求量快速增长 , 从1996年至今 , 大豆消费量翻了近三番,大豆需求量超过1亿吨 。
与快速增长的大豆需求相比 , 我国大豆生产发展却相对缓慢 。1996年至2022年,大豆产量年均增长率仅有1.66% 。大豆生产发展缓慢有多种原因 。其中,单产低、比较收益不高是制约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豆单产仅相当于玉米和小麦的三分之一,稻谷的四分之一,种植玉米等作物比较收益更高,这就使得农户缺乏种植大豆的动力 。我国大豆单产低于美国、巴西 , 2022年,全球大豆平均单产为182.67公斤/亩,美国大豆单产为222.00公斤/亩,巴西大豆单产为209.33公斤/亩,而我国大豆单产为131.83公斤/亩,仅为全球的72.16%、美国的59.38%、巴西的62.98% 。这说明,我国大豆单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
客观来说,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有限,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国内生产大豆满足需求并不现实,需要通过进口填补国内供给缺口 。1996年我国放开大豆市场后,从大豆净出口国转为大豆净进口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2020年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 。业内专家表示 , 以1亿吨的进口量计算,折合成耕地资源需要7.61亿亩,占当年粮食总播种面积的43.30% 。因此,进口大豆也是我国耕地资源约束下的一个必然选择 。
挤压国内市场空间
根据大豆品质和用途不同,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在国内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市场 , 国产大豆蛋白主要用于食品领域,进口大豆主要用于压榨和饲料领域 。“这并不表示国产大豆生产就完全不受进口大豆的影响 , 也不代表国内大豆市场是完全分割的两个市场 , 进口大豆大量涌入,也会挤压国产大豆的发展空间 。”司伟说 。
【最新的历史记录 5月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一方面 , 大豆大量进口会引发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波动 。大豆是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粮食品种,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强 。与小麦、玉米和大米进口实施配额管理不同,我国大豆市场对进口大豆完全开放,国际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迅速传导至国内 , 引发国内大豆市场波动 。目前,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国际大豆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以上 , 进口量的迅速提升使得国内大豆市场和国际大豆市场的联系愈发紧密 。而且,我国在国际大豆市场中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也没有掌握大豆定价权,大豆市场及与其关联的上下游产业更容易受到大豆市场波动的冲击 。
另一方面,大豆大量进口会挤压国产大豆的销售市场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用途虽然不同,但彼此之间具有替代性 。国产大豆既可以用于食品加工 , 也可以用于压榨,在国内食品加工需求疲软时,国产大豆可以进入压榨市场以平衡供求关系,但低价进口大豆阻断了这一渠道 , 国产大豆产能增加,难以通过压榨市场加以消化 。这使得国产大豆销售市场狭窄 。去年国产大豆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国内大豆食用消费需求只有1500万吨左右 。加之,我国大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大豆压榨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长江地区 , 产销分离,大豆压榨企业去东北采购大豆因运距远、价格高等原因,积极性不高,导致国产大豆出现结构性过剩 。
提高大豆产能和自给率 , 是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 。今年我国继续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各地从品种、技术、机收减损等多方面着力提升大豆单产水平,确保大豆稳产增产 。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要可持续提升大豆产能和自给率,核心是收益、根本靠销售、关键在政策 。要整合政府、市场、科研、金融等多方面力量,着眼于产业全链条各环节研究综合性解决方案,为持续提升大豆和油料自给率提供有力支撑 。国产大豆产业要实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 必须大力发展加工,既要产出来,还得卖出去、卖得好 。要聚焦解决好国内外大豆原料的品质和价格差,推进大豆压榨企业靠近主产区优化布局,发展豆制品精深加工 , 健全产业相关配套服务体系 , 研究攻克制约多收多用国产大豆面临的瓶颈问题,持续做大做强国产大豆产业 。建立健全需求导向的技术体系、高效畅通的产销体系和稳定完善的政策体系,持续提升国产大豆产业竞争力 。要系统性优化大豆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国产高油大豆压榨加工,做精做深食品加工,支持发展高附加值蛋白质精深加工,积极拓展国产大豆消费的增量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