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咏梅》诞生于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


王安石的《咏梅》诞生于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

文章插图
王安石的《咏梅》诞生于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

文章插图
王安石素有大志 。力主改革时政、身体力行匡扶天下 。其雄心壮志深得神宗皇帝赏识 。变法初期皇帝异常信赖和支持他;但大刀阔斧地推广新法阶段 。各项改革措施大多脱离实际 。弊端丛生 。难以施行;且任用非人 。弄得怨声载道 。反对声四起 。
王安石刚愎自用 。坚信自己绝对正确 。谁对变法持异议就革职查办 。进行无情打击;后来天下嚣然 。民不聊生 。这情形严重动摇了神宗的改革意志 。
【王安石的《咏梅》诞生于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二次罢相后 。新法渐行渐远 。司马光接替执政后 。毫不犹豫地全面废除了新法;此时王安石改革开放派人才全部被贬谪 。无一例外地受到残酷打压 。似乎“墙角数枝梅” 。王安石历经沧桑 。不改初衷 。
他坚信改革大计功在社稷、泽惠苍生;所以 。尽管改革令人心灰意冷 。但诗人对理想 。信念的忠贞不渝始终没变;依然“凌寒独自开” 。为有暗香来;尽管王安石变法失败了 。但他个人品德无挑剔 。“洁白之操 。寒于冰霜 。” 。作为政治家 。其风骨依然令人敬仰 。
其他观点:
问题:王安石的《咏梅》诞生于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
前言
王安石的这首咏梅 。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它的创作背景 。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
王安石的《咏梅》诞生于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

文章插图
一、时代背景
据说此诗作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期间 。从这首诗的风格来看 。内容比较内敛 。梅花虽然处于角落 。但是凌寒傲骨 。不肯低头的人格跃然纸上 。
王安石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批判他的人说 。他宋朝的衰落王安石是有责任的 。
严有禧:惟王莽、王安石、贾似道三人力任为必可行 。而皆以扰民致乱 。杨时: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 。勤王之兵四集) 。实安石有以启之 。朱熹: 安石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 。引用奸邪 。排摈忠直 。躁迫强戾 。使天下之人 。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群奸嗣虐 。流毒四海 。至于崇宁、宣和之际 。而祸乱极矣 。
他的政敌司马光倒是为他说了几句公道话:
人言安石奸邪 。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 。又执拗耳 。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并非大奸大恶之人 。只不过“不晓事 。又执拗”而已 。从这首梅花可以看出来 。王安石将自己比喻作凌寒独自开的梅花 。却是有“执拗”的坚强性格 。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
为何“执拗”呢 。因为王安石并不认为自己“不晓事“ 。而是坚持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 。所以会说:为有暗香来 。。
认可王安石的人也不少:
颜元: 荆公廉洁高尚 。浩然有古人正己以正天下之意 。及既出也 。慨然欲尧舜三代其君 。且公之施 。亦彰彰有效矣 。用薛向、张商英等治国用 。用王韶、熊本等治兵 。西灭吐蕃 。南平洞蛮 。夺夏人五十二砦 。高丽来朝 。宋几振矣 。[87] 蔡上翔:荆公之时 。国家全盛 。熙河之捷 。扩地数千里 。开国百年以来所未有者
王安石的《咏梅》诞生于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

文章插图
二、文学背景
南宋文学家周紫芝说 :自古诗人文士 。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语 。王安石的这首《梅花》诗也是如此 。化用南北朝的一首梅花诗而来:
《梅花落》
中庭一树海 。寒多叶未开 。秪言花是雪 。不悟有香来 。上郡春恒晚 。高楼年易催 。织书偏有意 。教逐锦文回 。
王安石的《咏梅》诞生于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

文章插图
结束语
王安石的是非之争是历史的一个悬案 。近代史学家认为 。王安石的初衷是好的 。政策也比较适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 。却出现了偏差 。有收益的也有受害的 。改革总是有利有弊 。
@老街味道
其他观点: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 。封荆国公 。世人称其为王荆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 。
王安石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变革 。却得不到支持 。历经两次罢相 。年过半百 。心灰意冷 。其心情与梅有共通之处 。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 。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 。喻以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魅力 。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