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监之乱”中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为什么要联殷叛周?


中国历史上同姓王叛乱始自周王朝的\"三监之乱“ 。
周武王灭商后 。商朝一个大将带了30万军民远逃南美洲外 。周朝还是很仁慈地将殷本部交由商纣王之子武庚管理 。另外封三个王弟管丶蔡丶霍叔在殷旁立国 。监视武庚 。
两年后武王病逝 。成王年幼 。四叔周公旦代掌王权 。管叔自恃老三当以替代周公 。就煽动阿蔡丶阿霍起来造周公谣 。周公旦欺幼纂权 。并勾结武庚发兵声讨 。武庚借机要夺回天下盟主之权 。周公在成王应允下 。率兵平叛 。经过三年争战讨伐 。周公旦先后击杀武庚和管叔 。关押蔡叔 。将霍叔废为庶人(平民) 。然后进攻殷地和东海之滨 。灭了五十余国 。
\"三监之乱\"告诫后人 。评价和看待历史人物千万不能以私废公 。不能主观主义 。更不能以私谋权 。唐诗有证:周公流言日 。王莾谦恭时 。
假如周公丶王莾早死 。可要冤了周公、美了王莾 。当周公平了\"三监之乱“后 。还有流言流语在影射周公 。包括姜太公和召公也受影响有过疑惑 。后来 。周公功成身退 。堂堂正正不留一丝遗撼退居二线 。为后来贤相诸葛等人做了伟大楷模 。
其他观点: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怎么死的?
因为她写了一篇文章 。叫《管蔡论》 。写的就是“三监之乱” 。
他为什么闲着没事干写这篇文章呢?应该不是为了稿费吧?
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会招来杀身之祸呢?
这从三监之乱说起 。
按照传统观点 。周公是忠臣、圣人 。是人臣楷模 。管叔蔡叔是三奸臣 。他们身为周天子的叔叔 。居然联合殷商叛乱 。幸亏周公平定叛乱 。。。
嗯 。你就是这样想的吧?很正常 。死读书不思考的都这样 。
周公这个人呢?孔子等儒家学说把他抬得太高 。实际上 。除了孔子 。先秦很多著作都认为周公是僭越称王了的 。孔子为了神化他 。就说他没有称王 。
称不称王的 。我也不较真了 。说了你也不信 。但是 。即使没称王 。他跟霍光也没区别了 。
如果汉武帝没有削藩 。汉武帝的儿子们 。不会起兵杀了霍光吗?燕王刘旦、长公主不都想杀了霍光吗?
所以啊 。周公权势太大了 。把周成王不当人 。周公成了摄政王 。当然有人看不下去了 。管叔蔡叔就是这样造反的 。
《史记 · 管蔡世家》中写“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 。于是发兵征讨 。从而引发大乱 。
嵇康《管蔡论》写的大概意思就是这样的 。为管叔蔡叔辩驳 。
但是 。他写这篇文章 。显然是讽刺司马昭的 。因为当时司马氏平定“淮南三叛” 。嵇康就说 。这几个人才是大魏忠臣 。看不惯司马氏篡权 。司马昭一看 。这不是讽刺我吗?于是嵇康就死了 。
因为儒家学说影响力太大 。吧不和谐的声音都盖住了 。但是 。周公大概率是僭越称王了 。取代了周成王 。所以管叔蔡叔看不过去了 。就起兵造反 。只是被压下去了 。如果成功了呢?那周公妥妥的奸臣 。
周公“履天子之籍”
《礼记 · 明堂位》称周公“践天子之位” 。
《尚书 · 大传》则说周公“身居位 。听天下为政” 。
《荀子 · 儒效》却称周公专横篡位 。职责他“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 。意思是说周公废除成王 。而自己继承了武王的天下 。
【逮至武卒 。嗣诵幼冲 。周公践政 。率朝诸侯;思光前载 。以隆王业 。】
到了周武王死后 。他的继嗣周成王姬诵还很幼小 。于是周公登上王阶 。主持政务统帅朝臣 。他心中想的是光耀先祖的基业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
【而管、蔡服教 。不达圣权;卒遇大变 。不能自通 。忠于乃心 。思在王室 。遂乃抗言率众 。欲除国患;翼存天子 。甘心毁旦 。斯乃愚诚愤发所以徼祸也 。】
而管蔡都是服膺礼教的 。不能通达圣人的权变 。突然遇到时局的巨大变化 。不能自己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出于对自己的信念的忠诚 。同时为王室的安危担忧 。于是公然提出反对的言论 。带领自己的国民想要为国除患 。为了保护天子而忍痛谗毁自己的兄弟 。这都是因为愚昧的真诚激发内心的愤慨才把自己陷入大祸 。
其他观点:
“三监”管叔、蔡叔、霍叔发动叛乱 。是因为怀疑摄政的周公专制 。对年幼的成王不利 。欲行篡夺王位 。故联合武庚起兵反周公 。
“三监”指西周初分封的三个监督殷商遗民的姬姓诸侯国 。即叔鲜的管国(管叔)、叔度的蔡国(蔡叔)、叔处的霍国(霍叔);一说三监为管叔、蔡叔、武庚 。无霍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