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是什么意思?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
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
出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是什么意思?】受降城:唐代有东 。中 。西三座受降城 。都在现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
芦管:笛子 。
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像白雪 。受降城外的月光像寒霜 。不知道哪里响起了笛声 。出征的战士通宵遥望家乡 。
以霜月 。芦笛 。乡思 。构成一幅思乡图 。意境感人 。
李益(748—827) 。字君虞 。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八岁时 。逢安史之乱 。西北地区受到外族侵扰 。李益离开家乡 。唐代宗大历四年(769)中进士 。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 。其后弃官而去 。游燕 。赵间 。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 。长期征战南北 。经过多次战争 。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 。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 。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 。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歌的特点 。节奏和谐 。语言优美精炼 。尤其擅长绝句 。七律 。至唐宪宗时便因诗名被招为秘书少监 。集贤殿学士 。官至礼部尚书 。有《李君虞诗集》 。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从多角度描绘了吹笛人浓烈的思乡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
诗的开头两句 。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 。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一种置身边地之情 。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 。营造了一种寂寥 。凄清的征人思乡之情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 。“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
以全诗来看 。前两句写的是色 。第三句写的是声 。末句抒心中所感 。写的是情 。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 。铺垫 。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 。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 。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 。末句一般就直抒写出 。李益却蹊径独辟 。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 。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 。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 。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 。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 。就在于把诗中景色 。声音 。感情三者融为一体 。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溶为一炉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意境浑成 。简洁空灵 。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
这首诗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 。心中之情 。感人肺腑 。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 。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 。即指此诗 。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 。《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 。仔细体味全诗意境 。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因而被谱入弦管 。天下传唱 。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