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末那么多人留学日本 清末民初国人为何扎堆留学日本( 二 )


留学幼童实施的前几年,留洋学生由各省自行派送 , 学费相差非常悬殊,少的一年七八百两银子,多的一年有两千两 。不但苦乐不均 , 而且有失公平 。朝廷调查后决定,每人每年一千二百两 , 即每月一百两银子 。这每月一百两中,二十两是“修金”,就是学费,八十两是食宿零用 。
根据情况的不同发放方式也有区别:如果学校提供住宿餐食,则由使臣统一缴费 , 每月发给每人十两银子作零用 。有的留学生家庭经济比较拮据,也可以申请每月给付家里十两赡费——这也是湖北开的先例,以去留学人员后顾之忧 。
帮教习带着留学生集体居住 , 以两年为期,如果条件允许,等到他们“稍解语文”之后,可让留学生到当地人家中寄寓 。正式学习以三年至五年为期,毕业之后,还有一个“游历”阶段,让留学生们在欧洲各地转转 , 看看“诸名厂及一切艺术”,每人大概可以领到四五百两银子 。不过,这笔钱暂时用不着 , 可以缓筹 。
那么,那时的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当时一个鸡蛋值两枚“当十钱”,即二十文 , 一两银可以买七八十个左右鸡蛋 。当年,齐如山(1875-1962,戏曲理论家)和三个朋友吃一顿便饭不过二十枚铜元,约合七分之一两银 。以购买力计算,那时的一两银子至少相当于2009年的300元 。这样算来,一个留学欧美的中国学生一年一千二百两银子 , 相当于现在的36万元 。这真是一大笔钱 。
想想当时国内亟须西学人才,每年每省送出去多则四十人,少则十人,难怪地方教育预算处处吃紧 。于是有出使比利时的大臣杨兆鋆奏称,比利时“学制大备”,尤其路矿制造,为其所长,更关键的是学费住宿都比较便宜 。杨兆鋆说 , 留学比利时,一年只需要“一千六百佛郎”,比起其他国家来,只有三分之一的费用,与其在法德美俄培养一个人 , 为什么不在比利时培养三个人呢?这个奏折,打动了朝廷与许多封疆大吏 。此后,清政府调整了官派留学的政策 , 派往比利时的居多 。以两湖为例,端方于1903、1904两年间派出的留学生,美国11人 , 德国24人,俄国4人,法国11人,比利时则达到了48人 。
3、留日学费一年十七两银
上面说的官费留学 。一些没被官派留学选上的 , 就选择私人自费留学,而自费留学,还是去日本的多——便宜才是王道 。以日本当时最著名的私立大学早稻田大学为例 , 1905年的《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章程》记载,专为中国人设的“清国留学生部”预科学费为每年日银三十六元,本科学费是日银四十八元,如果继续上“大学高等预科”和“大学部”,清朝留学生与日本学生缴同样学费,各分三期,高等预科总计日银三十七元五 , 大学部日银三十三元 。
当时,日银两元相当于华银一元,即七钱白银 。也就是说,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的学费 , 最贵也不过每年十七两银子!比起欧美留学的每个月学费二十两,你会选择哪个?
【为什么清末那么多人留学日本 清末民初国人为何扎堆留学日本】更重要的是,日本留学生又不见得不吃香 。按照张之洞1903年制定的学务章程,公派出国的留学生,学成归国考试合格 , 分别授予进士与举人资格 。1905年6月,朝廷举行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 , 由清朝学务处主持(当时因为还没有欧美留学生回国,参考的十四人全是留日的) 。考卷分为国际公法、法律诉讼、商业财政、机械学、化学五类,可见当时培养留学生的主攻方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