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由来及故事 霜降的寓意


霜降的由来及故事 霜降的寓意

文章插图
霜降节气的由来及故事霜降的由来 :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 。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
霜降的故事霜降的由来小故事篇一:白雁有信
《浔阳记》云:“庐山顶上有池,水池中有三石雁,霜落则飞于此山 。”大雁是守时的,沈括《梦溪笔谈》还有一则:“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 。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 。”
据胡道静考证,白雁不是一般的大雁,而是另一种叫“雪雁”的品种 。
金人元好问与大雁的渊源最深 。在他15岁赴试并州途中,曾碰到一个捕雁之人,向他讲述了一个故事,“早晨捕获一只雁,被我猎杀,不曾想,竟有一只脱网之雁悲鸣不能去,自投于地而死” 。元好问感念大雁有情,向捕雁者买了这两只大雁,将它们合葬在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雁丘” 。开篇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鸣悲的不止大雁,还有霜钟 。《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丰山有九口钟,霜降而鸣 。
这又是一个神奇的故事,不过意境倒是辽阔深沉 。汉王褒《九日从驾》诗:“律改三秋节,气应九钟霜 。”晋郭璞《九钟》诗:“九钟将鸣,凌霜乃落,气之相应,触感而作 。”
渺渺飞霜夜,寥寥远岫钟,这就是“霜鸣” 。郑刚中说:“酒凭孤枕聊成寐,寒入霜钟更觉清” 。陆游说:“肠断市桥月笛,灯院霜钟” 。
还是李白旷达,他在山中听蜀僧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听了蜀僧的琴声,心中畅快,如遇知音 。余声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不觉天色将晚,秋云重重 。时间过得真快 。
霜降的由来小故事篇二:飞霜青女
霜降是一个拥有神仙姐姐的节气 。此女名叫吴洁,又名青女,据说是砍桂树的那位吴刚的妹妹,掌管霜雪的女神 。
《淮南子·天文训》有云:“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
这年九月十四日,她下凡来到人间,站在青要山中心最高峰上,手抚一把七弦琴,清音徐出,霜粉雪花随着颤动的琴弦飘然而下,洒在大地上 。霜冻雪封,掩埋掉世间一切不洁 。
许是始终与寒冷为伴,青女的形象满是肃杀之气,矫情的文人在其中起了不少作用 。因为不喜草木摇落,他们就把罪名怪到青女头上 。
寒山诗云,“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 。张先《南乡子》词曰,“血色轻罗碎折裙 。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 。暗折双花借小春” 。无端还添个“妒”名,好像是青女嫉妒百花艳色,非要让霜降大地 。姚鼐诗:“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 。”菊花没开也是青女的错 。多情的纳兰性德也不放过她:“霜讯下银塘,并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
【霜降的由来及故事 霜降的寓意】还是李商隐的诗流传最广,《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青女和嫦娥都不怕寒冷,跑到月宫里去比较彼此的容颜 。
青女也是周迅在《夜宴》里的名字,一个独恋太子的痴女 。她有一双孩童般不染尘埃的眼睛,拥有纯澈如夜空的颜色,青绿衣衫,红花翠影,美如画卷 。毒发身亡时,周迅用沙哑的嗓音唱,“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她明知太子不爱她,却仍愿一生痴恋 。
霜降的由来小故事篇三:履霜思亲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露以润草,霜以杀木 。
《诗经·魏风·葛屦》诗云:“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葛屦是葛丝编的草鞋,履霜而知寒,因此才有乐府琴曲《履霜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