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出自谁的词?为何被称为词中赋梅之绝唱?( 三 )


西湖孤山的红梅 。傲雪迎霜 。幽香袭人 。又似通人情 。寄香冷入瑶席 。
公元1193年(绍熙四年) 。姜夔大约三十九岁 。他在杭州结识了世家公子张鉴 。张鉴是南宋大将张俊的诸孙 。家境豪富 。在杭州、无锡都有田宅 。他对姜夔的才华也很欣赏 。因为姜夔屡试不售 。曾经想出资为姜夔买官 。但姜夔却不想用这种让人羞愧的方式进入仕途 。婉言谢绝 。
姜夔的词具有清刚幽冷之境 。和梅花合而为一 。词的创作虽与林逋《山园小梅》有关 。但其境界却远远超林逋的诗作 。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不相类 。林诗\"曲尽梅之体态\"(见司马光《温公诗话》) 。陆词借梅比喻诗人的品德 。姜夔这首词却织进了个人身世盛衰之感 。但写法上却\"不即不离\" 。看上去 。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 。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 。堪称佳作 。
过垂虹
宋|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低唱我吹箫 。
曲终过尽松陵路 。回首烟波十四桥 。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出自谁的词?为何被称为词中赋梅之绝唱?

文章插图
一个读书人 。坐在轻舟 。吹着洞箫 。如泣如诉;一个明艳照人的美女 。正低低地唱着歌 。那动人的吴侬软语 。回旋在轻烟中 。两岸的梅花 。袭来阵阵暗香……这组画面 。是姜夔为自己写照 。
其他观点:
“但怪得 。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 。出自谁的词?为何被称为词中赋梅之绝唱?一.引文作者
姜夔 。有才华而失意 。清贫而自守 。漂泊不止又追求超凡脱俗 。其词意不出其性情 。其咏梅代表作为《暗香》《疏影》 。题中句子出自《暗香》 。辞前有序:
辛亥之冬 。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 。授简索句 。且征新声 。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 。使工妓隶习之 。音节谐婉 。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
二.《词源》及其对本词的评价
《词源》为南宋张炎所著 。就是一本词论 。分为制曲、句法、字面、虚、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十三部分 。
其在《意趣》一章引用《暗香》《疏影》并进行了点评 。其中说:
“词以意为主 。不要蹈袭前人语意 。
如东坡中秋水调歌云:……夏夜洞仙歌云:……王荆公金陵怀古桂枝香云:……姜白石《暗香》赋梅云:
旧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 。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 。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 。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 。江国 。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 。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 。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 。几时见得 。
《疏影》云:“苔枝缀玉 。有翠禽小小 。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 。篱角黄昏 。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 。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下归来 。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 。那人正睡里 。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 。不管盈盈 。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 。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 。已入小窗横幅 。”
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 。无笔力者未易到 。”
《词源》又说:
诗之赋梅 。惟和靖一联而已 。世非无诗 。不能与之齐驱耳 。词之赋梅 。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自立新意 。真为绝唱 。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诚哉是言也 。
三.“和靖一联”之义
宋初诗人林逋 。隐居西湖孤山 。不仕不娶 。种梅养鹤 。以梅为妻 。以鹤为子 。有“梅妻鹤子”之美誉 。其有《山园小梅》诗 。其中有“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一联) 。
张炎评《暗香》言其非常好地用“暗香”“疏影”为题 。化用了此联内容 。再造了了美好意境和韵味 。
四.个人理解:
《暗香》 。梅边吹笛 。有“梅香”;“唤起玉人”有脂粉气味 。乃是“人香”;春风词笔 。万紫千红浮动于心 。自然流芳之中诗词书香溢出 。疏花香冷 。“瑶席”佳肴美酒 。让诗人一瓣“心香”溢于言表 。遂有美词 。这一切都在江国寂寂 。夜雪初积之中 。更重要的是潜在作者心中的另一缕暗香幽独 。让人唏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