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医保推进个人账户改革,个人究竟会“吃亏”还是“受益”?


职工医保推进个人账户改革,个人究竟会“吃亏”还是“受益”?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已在全国各地相继落地 。但新政推行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了明显“阵痛” 。为什么要开展职工医保门诊保障方式改革?改革后个人究竟是“吃亏”还是“受益”?相关问题近日引起广泛关注 。
??医疗保险改革引入个人账户是以1994年国务院直接主导的*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王天宇向界面新闻介绍,我国职工医保运行几十年来基本模式为: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费的部分,一般30%左右划入个人账户,剩下的划入统筹账户 。个人账户支付普通门诊费用,统筹基金支付住院费用以及部分门诊慢特病费用 。这是职工医保的大体政策架构,但是各地有差异 。
??王天宇表示,“这个制度架构中,一方面,对于门诊需求较少、费用较低的人群来说,个人账户资金大量滞留,截至2021年底,全国个人账户累积的资金超过1.1万亿 。另一方面,统筹基金基本上只报住院,导致部分门诊费用较高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得不到足够保障,看病负担很重 。”
??*医保已没有个人账户制度 。2019年6月,国家医保局与财政部联合发文,明确要求已经建立居民医保个人*家庭*账户的地区应于2020年底前取消并向门诊统筹平稳过渡 。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方面,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 。其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再划入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而是全部计入统筹基金,并对从统筹基金划入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的额度做出了统一规范,同时建立健全职工门诊共济保障机制,以提高参保人员的门诊待遇 。
??政策落地为何会“阵痛”?
??个人账户改革受到普遍关注,在部分地区推行中也遇到阻碍 。郑先平介绍,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职工医保参保总人数达到3.54亿人,其中,在职职工2.61亿,退休职工0.93亿,职工参保总人数分别占到同期城镇人口的38.75%和全国总人口的25.08% 。不同职工的利益诉求不同,对改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出现不同声音十分正常 。
??王天宇介绍,在改革后个账划入额度变化越大的地区,民众痛感会比较明显 。按照职工医保原先的缴费安排,单位缴费的30%左右划入个人账户,改革后单位缴费不再计入个人账户,这大概占个人账户的一半左右,但各地有所差异 。对于退休人员的个账划入额度,《意见》要求逐步调整到当地基本养老金水平的2%,各地政策落地时有所差异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有些地区个账变化大一些,有些地区变化小一些 。
??“在医保统筹基金充足,门诊统筹能力较强、待遇水平高的地区,或者已经推行过门诊统筹的地区,个人账户制度改革推行阻力较小 。”王天宇表示,例如北京市,改革前就有门诊统筹,改革后北京市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适用范围扩大并实行家庭共济,门诊报销最高支付限额由2万元调整为“上不封顶”,由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支付60%,门诊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而一些地区改革后普通门诊费用在*示,在基层医疗资源可及性低、医疗服务质量较差的地区,提高门诊统筹的保障水平,并不一定能让民众更方便地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此居民对于个人账户减少带来的损失感受更为强烈 。
??但郑先平表示,本质上来看,个人账户改革就是对医疗保障权益进行重新调整和再分配,其根本目的在缓解个人账户出现的“资金分散+过度沉淀”“保障不足+大量浪费”等矛盾,确保职工医保制度安全、平稳和持续运行 。
??个人会“吃亏”还是“受益”?
??个人账户改革后,退休人员反应较为强烈 。改革之前,职工退休后,个人原则上不再缴纳医保费用,其个人账户资金按照上一年度统筹区职工月平均工资或个人养老金的5%左右从统筹基金划拨*不同地区具体做法不同*;改革之后,退休职工个人账户资金原则上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划入额度逐步调整到统筹地区实施改革当年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划拨额度存在一定程度减少 。
??郑先平指出,从个人角度来看,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减少,的确意味着具有私有属性的资金减少,但是,从整体来看,职工因此获得了门诊共济保障的权益,这意味无论是常见病、多发病的抗风险能力,还是门诊医疗费用的可负担性,相比之前都是有增无减 。

推荐阅读